您目前的位置:教师发展>课堂教学>正文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记中低学段国画传承教学

发表时间:2023-04-14 阅读次数:851 作者:青岛市中心聋校

引言:

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然而根据实际调查,发现现阶段特教美术教学中,关于中国画的课程相对较少。并且大多数教师在讲解中国画时,只是让学生模仿作画,没有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中国画的内涵。特教低学段和中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水墨的正确使用很难掌握,从而导致学生丧失对中国画的兴趣。针对这一现象,美术组的三位教师将围绕中国画教学在特教小学初中美术课堂中的运用进行探究。

美术教师通过传承中国画的知识与技法,培养听障学生对中国画的热爱,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实施。中国画本身承载我国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与传承。因此,美术教师应该重视中国画、书法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努力做好国学的传承。

一、开展趣味性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

低学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动、爱玩的年纪,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崔欣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开展趣味性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中国画知识,让学生在娱乐活动中掌握美术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水墨情趣——点》一课时,对学生提问:"哪些动物身上有斑点呢?"学生通过思考后回答:"斑点狗、长颈鹿还有猎豹等动物有斑点。"教师再问:"那学生们知道可以快速又简单地画出斑点的方法吗?接下来,老师带领大家做一个游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指导学生,在墨汁中加入适量的水,再用毛笔蘸取一点墨水,把墨水滴到宣纸上,纸上瞬间出现了晕开的斑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时,教师让学生观察:"水墨晕染出来的斑点和直接用笔画的斑点有什么区别?"学生实际观察后发现:"笔画的斑点生硬不自然,水墨画得更加自然生动。"在学生兴致高涨的状态下,教师为学生开展了游戏竞赛,在10秒内画出最多斑点的学生可以获得奖励。学生们纷纷投入竞赛,其中一位学生在毛笔上沾满墨水,把墨水轻轻甩到纸上,很快,许多大小不一的斑点出现了,最终这位学生获得了奖励。由此可见,教师开展趣味性的美术课堂,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让学生快速地掌握了画画技巧。

二、实践操作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想要提高学生中国画的水平,就要摒弃传统的以往方式,不能只靠口头讲述。另外,中国画蕴含着我国的传统文化,简单的课堂内容无法让学生正确理解美术知识。因此,教师在中国画教学时,充分体现出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直观演示降低技法技能的难度,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元的教学课堂,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中国画水平。

我校在中高学段开设了书法课程、在高中、职专开设了书法社团,书法不仅是国学的传承,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的。“字如其人”,能写漂亮的字,能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有利于听障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同时,书法可以培养专心,耐心,有毅力的优秀品质,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素质,加强修养,拓宽知识,这样可以拓宽知识面,提升学习能力,让学生熟悉笔墨、熟悉运笔、熟悉线条的表现方式。

三、借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信息化教学特点新颖,展示内容丰富,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信息化美术教学课堂,不仅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画面,还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当中。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初步发展的阶段,对内涵较深的中国画知识不容易理解,而信息技术可以将概念化的知识变得具体化,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教学内容。

黄艳老师在教学《青绿山水》一课时,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感受春天的美,用中国画表现出春天带来的生机勃勃,并且能巧妙和创新的表现感受中的春天。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

不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还加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使学生加深了对中国画的理解与掌握。

结束语:

美术教师在小学段和初中美术教学中,创建趣味性课堂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开展实践操作型课堂,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中国画水平;教师利用信息化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能力。因此,教师摒弃以往的美术教学模式,为学生开设丰富、多样的课堂,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中国画知识,是让学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

撰稿:延文洁

供稿:教务处

审核:耿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