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教学之声>教育科研>正文

思政课堂展风采 同课异构促提升——山东省聋校思政课程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发表时间:2021-12-24 阅读次数:694 作者:青岛市中心聋校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三类特殊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与课程实施方案》和《九年义务教育聋校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国家新课程方案与学科课程标准,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思政课教学方法,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12月23日,青岛市中心聋校思政课教师参加了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聋校教师《道德与法治》学科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上午,首先由山东师范大学张茂聪教授对《道德与法治》课标进行了深度解读。张教授以《深度理解德育课程标准 让教科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介质》为主题,指出聋校教师须深度理解德育课程的标准,分别从课程标准的根本目标、科学内涵、建构立德树人创新体系和课程建构与实施的综合性、生活性、时效性等方面,提出教师要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始终遵循“生活德育”理论,精选和构建内容体系,让对话的文本——教科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介质。

然后是山东省思政规划课题和思政课“金课”课程建设课例交流,主要从聋校思政课程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以及育人、育校的实现方面进行了探索。

下午,我校思政教师按义务段、高(专)段分两组观看了不同学段的优秀课例分享。其中高(专)段教师观摩了三节职业中专段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一框 伟大的改革开放》,授课教师分别为青岛市中心聋校王颖颖老师、淄博市特殊教育中心王其虹老师和烟台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孙振波老师。

王颖颖老师利用学校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导入新课,通过忆往昔、看今朝、展未来三个环节,串联起改革开放的进程,利用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讲述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总结出改革开放的意义。将改革开放的变化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体现了张茂聪教授所说的“生活德育”的理念。
王其虹老师则从老照片入手,在老照片中找一找老师在哪里,观察老师的衣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一幅幅照片的今昔对比,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改革开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利用小游戏潜艇对接,寓教于乐,让学生愉快而牢固地掌握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孙振波老师课堂上的康复训练和强基计划对训练听障学生的听力、看话能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问环节提高了学生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之间的交际能力,值得我们学习。

山东省聋校思政课同课异构研讨活动令我校教师受益匪浅。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促进不同教师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并由此打开了大家的教学思路,进一步提高了思政教师们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执教能力,有效促进了专业化发展。青岛市中心聋校的思政教师们将主动探索听障生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创新,让无声世界也多彩,帮助更多的听障学生成长、成才。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
撰稿:王颖颖
供稿: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