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无碍,不停学】教师“研究—提升—创新”系列
第2辑 社科组教师学习指导创新做法
在这个特殊的春天,在这段崎岖又充满爱的日子,老师们倾注了对学生的关爱,知识像云朵和花儿一样点缀着学生们的居家生活。疫情挡不住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他们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居家学习,别样课堂,同样成长。
许力老师精心设计了思政云课堂学习任务卡,创作了多个微课微视频,积极收集并给学生推送优秀学习资源,为同学们开展防疫心理辅导,讲解防疫知识,指导学生开展在线学习,鼓励同学们的战疫斗志。
课堂上同学们运用思政云课堂学习任务卡自主探究,或分组研讨或视频对话,异彩纷呈,课后认真完成学习任务,一篇篇作业展露出他们的热情与才华。高一2班张玖娇同学父女联手创作了为武汉加油的诗歌,让人深深感动。孩子们在学习中领悟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规律,感悟到生命的宝贵,领悟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意义,也看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战胜困难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更看到了中国带领全球战疫彰显世界的大国风范。他们深深地为自己是一名中国公民而自
豪!
许老师还指导学生创作了多个微视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抗疫斗争中来。其中,王艺霖同学创作的微视频《中国人民的伟大团结精神》在北京手语研究会公众号上发表。
黄蓓老师用微视频书信的形式与学生交流,变生活为课堂,把疫情的国家力量、感人故事、重要启示等一一讲述给聋校中、高年级的学生,引导学生在特殊时期要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并将我校学生自己录制的微视频融入其中,“我们在一起”教育资源经学校选送后被《掌握现代特教》公众号推荐。
同时黄老师教导学生关注疫情、关心家国事。录制了“跟我看天下”新闻播报,并在所教多个班级中交流分享,积极传递正能量。围绕战“疫”,鼓励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利用自己的特长制作相关学习资源,在班级中分享、交流感悟,使听障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积极传递战疫正能量,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家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其中。
历史是记录,是反思,更是教育。面对疫情,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的民族,困难和挑战越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作为历史教师,辛怡老师注重将这一特殊时期与历史核心素养,与德育教育相结合,通过微视频教学、创设学习任务单等形式,让学生不囿于课本,从特殊的角度了解中国,了解我们这个苦难打不垮的民族。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深刻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只有热爱祖国、为国奉献,才能实现最高的人生意义与价值。
同时,辛老师紧密围绕“疫情是我们共同的敌人”这一主题,以教材为依托,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各方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勠力齐心、共克时艰。
李彩芬老师积极开展劳动教学活动,通过录制视频、网上指导等方式引导听障孩子学习劳动技能,进行劳动实践。在小学低年级开展“我是房间小主人”主题劳动实践活动,学生学习和练习了叠被子、叠衣服、扫地、拖地、擦桌子、洗抹布、整理房间等家务劳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的观念,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
在小学中高年级开展“洗洗刷刷我来做”和“我是种植小能手”主题劳动实践活动。通过“洗洗刷刷我来做”活动,学生学习和练习了刷书包、刷鞋子、洗衣服等家务劳动,在掌握劳动技能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通过“我是种植小能手”活动,学生学习和练习了土培、水培、播种和扦插,学生学会了不同的种植方法,养成爱动手、勤动手的好习惯。
在一个多月的学习指导过程中,于鹏老师与学生通过微信、腾讯QQ等通讯工具进行交流沟通。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于老师通过微课、视频直播等形式讲授新知识;采用抢答、分小组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巩固、复习学过的知识;结合当前国内与国际疫情,将时势与地理知识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达到停课但并未停学的效果!
时光在四时芬芳中碾转,每一程山水都是风景。春风化雨、简静从容,穿越空间陪伴学生成长,每位教师的用心都会像阳光一样照进学生的心里,成为一份温暖的收藏。
撰稿:社科组
供稿: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