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教师发展>课堂教学>正文

做一只自由飞翔的海燕

发表时间:2019-07-03 阅读次数:656 作者:李恒

                                             做一只自由飞翔的海燕

《聋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培育聋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聋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聋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聋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潜能,提高聋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聋校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教学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注重看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聋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聋生读书、写作、语言交往、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聋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案例分享

在教授《海燕》这篇课文上,我努力探索,大胆尝试。因此课堂呈现出一些崭新的变化。

一、预习方式的变:

传统的预习方式:朗读课文,查阅字词,了解作者,概括大意。

《海燕》的预习方式:预习任务单。预习任务单分为四个部分:了解作者、查阅资料,朗读课文,概括文本,小组合作,提出课题,互相评价、收获反思。

课前预习,我请学生上网浏览,搜集资料,同时我也提供给学生两个二维码,学生扫描二维码,补充阅读,深入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同时,我要求学生在这个栏目的最后写一句话:我眼中的高尔基是一个                      的人。

 收获:这个环节的改变,让学生从教师PPT介绍、参考书介绍中了解作者的形式,改变为网络阅读整理资料、教师补充资料阅读来了解作者的方式,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学生阅读资料、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最后一句对作者的评价来源于对资料的阅读,这个感受是源于学生自发的学习,是从心而发的感受,而非课堂分析得来,这个感受可能更直观,更能体悟到作者身上那些优秀的品质,这无疑也是对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一次熏陶。

二、课堂学习方式的变:

  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教师设置问题组,小组合作讨论解决。

 《海燕》的课堂学习方式: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

这个学生方式从老师牵着学生走转变为学生自己决定如何走,老师跟随辅助一路走好。《海燕》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知识点:环境描写的作用,因为学生没有提,所以我也没有把他作为重点,说实话,学生找的点囊括了这篇课文最重要的几个授课点就足够了,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觉得实在必要,教师也可以建议补充上。

课堂探究1:学生提出课题:修辞方法。教师跟随组织讨论:鉴赏语言,方法:圈点勾画。

课堂探究2:学生提出对比方法的课题,教师跟随组织讨论:划出不同的动作和心理的词语,体会对比的作用。

 

课堂探究3:学生提出象征手法的课题,教师跟随组织课堂活动。朗读背景资料,初步猜测事物的象征意义,播放视频,连线游戏,确定事物的象征意义。

收获: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到提高聋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我想课堂教学形式的改变就是一个途径。在这节课上,讲什么?不是老师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先行设置的,而是学生经过一节预习课,和同组的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出来的,他们细读了课文,发现了这篇课文的独特之处总结出来的研究方向。全班四个小组,只有一个组没有发现合理的研究方向。一般来说,高一,老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在学习中积累各种有关于语文修辞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文章体裁、文章顺序等学科知识。在高一的课堂上,可以在段落中运用这种探究的方法,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到了高二,就可以在整篇文本中尝试运用这种被动转为主动的方法。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课堂上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得体地退出了。期待着期待着,有一天,我们都能得体地退出,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