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基本资料
**,女, 2005年2月出生于青岛**区,从小住校。左右耳听力均为120db,听力损失严重。父母亲均为个体职业者,家庭情况一般,在现班级属于年龄偏大的。
二、学生所在班级情况
**所在的班级共11位学生。为了便于分析,我将学生各个方面情况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在其中的位置分布用“
”代表,由图可知她在班级中的分布情况。
三、学生特点分析
由上图可知,**在班级中各个方面的情况都不乐观,处于中下水平。因语言发展不好,口语表达不清晰、不够流畅,上课也不善于聆听,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不善于举一反三,不会提问题,思维发展欠缺。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也缺少系统的学习方法。在班级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基本较少,从小住校,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支持不够,这都让她感到自卑,能明显的感觉她却少爱和自信。从她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和努力认真地完成部分作业,可以看出:虽然他不擅长从课堂、从书本学习知识,但她也想获得成就感、希望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
四、教育目标
争对**同学的以上特点,我制定个别教育项目内容如下:通过培养基本的行为习惯,促使其融入集体、能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其自信心。
五、措施和效果
为了帮助**增强自信心,学有所成,我将采取的措施和效果进行归纳总结如下: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为了去除他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和社团活动中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拿送物品,发现她有进步就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同学参与回答问题了。”“**同学……”渐渐的,**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他主动拿出自己提早完成的作业给我看……。
2.参与社团,找回自信
**参与“我行我绣”社团有两年多了。在社团活动中,让我感觉到其实她也要强,也希望得到认可,所以我就注重对她的引导培养,让她在学刺绣和编织技能的同时,也学会管理,感受成功的喜悦。现在,她能帮助召集社团成员,能负责督促检查新成员完成任务,弥补了她在班级中参与度的不足,培养了她的自信
3.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自信心缺失,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与其家长取得联系,详细地分析了**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并马上夸奖他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现在有了变化,上课能认真听讲,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喜欢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面对**的改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放大孩子的优点,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的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大家给她的善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各项活动的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做为导师的我们,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参谋,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以待,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康成长,争取让每一个生命都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