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教师发展>课堂教学>正文

在劳动中成长

发表时间:2019-06-04 阅读次数:4313 作者:李彩芬

在担任G同学班的家政老师之前,我给G同学班代过一个月左右的数学课。在数学课上,G同学思维敏捷,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并及时协助老师收发数学作业,是我的得力助手。应该说,在学习方面,G同学是很优秀的学生,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本学年,我担任G同学班的家政老师。课堂上,学生都积极主动,兴致很高,所以我也忽略了坐在角落里默不作声的G同学。为了衡量学生的动手能力,我每学完一个技能都要逐一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次的考核内容是擀面皮。通常,我都让学生自己选择考核时间,感觉练习的差不多了,就可以举手进行考核。很快,班级里的大部分学生都考核过关,我看看记录,竟然只剩下了G同学。我走到G同学跟前,她有些紧张,笨拙地拿着擀面棍擀了几下。我赶紧给她纠正动作,并告诉她“滚动擀面棍的手掌要用力压”,她尝试着擀了几下,还是失败了。我又给她示范了几次,她最后虽勉勉强强过了关,但动作还是不够规范,更谈不上熟练。

课后,我跟G同学的班主任了解了G同学的情况:常年住校,家务活基本没接触过,动手能力弱,打扫卫生总是指挥其他同学干,自己不愿动手。但主课学习很用心,成绩优秀。

 我把G同学找到办公室,告诉她“除了学习,劳动技能也很重要,长大要靠自己的劳动来生活”。G同学愣愣地看着我,然后点了点头。我想,她并没有真正理解我的话。

因为学科的改变,我对G同学又有了新的认识。我想,我该如何提高G同学的劳动兴趣,培养她的劳动能力,使她成为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呢?

一、让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性。

给学生讲述劳模的事迹,讲述我校学生毕业后创业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劳动。

二、培养学生劳动兴趣。

1.教师要创新备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的欲望。

   2. 适当组织学生参加劳动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他们劳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除了学校教学,可引导学生拓宽学习场所,鼓励将课堂上学习的技能运用到生活中。例如种植、养殖、缝纫、编织、小木工等学习内容,学习后更应该进入社会这个大课堂里。

4.评价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发展。在班级设立作品展示台。让学生把作品放到临时展示台进行展示,为作品贴上评语。根据作品的综合评价,把作品有序地放在一级一级台阶上让学生自评、互评。 

三、磨练学生意志品质、激发学生创造力。让学生在劳动中经历克服困难的过程,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在劳动中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大胆创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长期不懈地坚持和努力。我会用一颗爱心、恒心和责任心,努力将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