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多年来,我深感要提高听障学生作文水平是那样的艰难,尽管每次批改作文是那么精细,每个学生的作文本上既有病句的修改,又有评语的解释,勾勾画画布满本子,但大多数学生对此并不大注意,只粗略看看评语。而实际的工作中,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读不懂我的评语内容,更不要说修改了。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普遍地提高作文水平呢?我尝试了让学生“互帮互助”式修改作文。
具体的步骤是这样的: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相互评议,相互批改,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评价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我认为:批改应当是师生共同的思维活动,应当是信息传递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共振”。指导学生互评互改作文符合教学论的思想,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在课堂上, 教师要示范评议批改,指导引路,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由于学生水平有限,他们对自己作文的优劣不能把握,即使意识到自己的作文有些不妥,却看不出问题所在。这时候让他们互评互改,不仅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反倒会影响他们的写作兴趣,挫伤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因此,这种互评互改活动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尤其是最初,教师要示范评改,指导引路,逐步教给学生评改方法。
首先,我选定了一篇写作较为容易的小练笔《外貌描写—我的爸爸》,我先把学生的写作全部浏览一遍,根据本次写作要达到的目的及要求,从中选择出2篇有代表性的习作(水平高低各一篇),打印出来分发给每个学生。
然后,用一节课时间,先引导学生明确互评互改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心中有谱。教师示范评改,教给学生方法,这一步很重要,要进行多次,力求学生掌握。
接下来,指导学生分组互评互改。因为职专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把学生分成若干个互评互改小组效果要好很多。分组原则是按学生平时作文能力和水平高低搭配,教师指定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互评之前,教师在黑报上写明本次互评互改的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学生们首先用红笔将错别字、病句等划出来,并对习作进行评改。教师则以鼓励为主,将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进行集体讲评,此阶段侧重于评。
最后,在讲评课上,老师对做得出色的给予表扬,对做得一般的给予鼓励,对做得不太妥的给予指正。
在教学中,我感到组织学生互评互改作文有以下两个优点:
一、激发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在指导学生互评互改中,激发了学生写作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互评互改过程中,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各自谈自己的看法,互相启发、相互借鉴,逐渐把作文当作一项有趣的学习活动,慢慢养成写完习作后自觉修改的习惯。
二、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因为在互评互改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认真负责地把自己对所评作文的有关意见和看法表达出来,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修改能力,使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有些学生原来不愿说话或不善于说话,开展互评互改作文的学习活动后,他们变化很大,口头表达能力明显提高。
培养学生互评互改作文能力的工作还在探索之中,还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