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语文一组的老师们一直在津津乐道一堂课,延伸出了一拨又一拨热议。原来程颖老师上了一节小组示范课,让听课的老师们兴奋地讨论到今天。
这究竟是节什么样的课堂呢?让我们还原程老师的课堂,一起走进奇妙的语文世界。
这一节的课题是《云雀的心愿》。上课伊始,程老师便带领学生响亮的喊出五一班的课堂口号:“我提问、我抢答、我补充、我评价、我来写、一起读”。这个口号里有五个“我”一个“齐”,给学生以“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思想暗示,五我一齐,既引导学生关注个体的成长,也关注他人,关注集体,认识“我”和“我们”。
程老师抛出了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小云雀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
了’呢?”学生根据老师的学习提示,分小组展开了探究活动。教师专注的聆听了两个组学生的探究过程,站在指导者的角度,没有干涉学生的自主探究内容,只是给学生以学习方法和讨论思路的点评和指导,在小组同学讨论热烈但是没有关注到特殊学生的时候,程老师给予小组长及时的提示,让小组长关注到特殊学生,给他交流分享的机会。学生根据课文中小云雀和妈妈的所见所闻,运用“画句子、理解整体句意、分析重点词句、总结概括”的方法,结合自身查找的资料、绘图、表演等形式,将森林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讨论时,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论据充分、据理力争,足以看出程老师平时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力度。
展示时间到,程老师询问的话音刚落,就见刚才谈论激烈的几个学生迅速高举小手,坚定地说道:“我抢答!”这简短有力的三个字,将学生的信心、老师的引导及热烈课堂氛围彰显无疑。一位学生回答完毕后,便立刻有人举手“我补充!”将问题说的更全面。接着是学生自发的,“我评价”,表扬了同学思考深入、回答流利。此时又有一名学生带来了“我提问”——“人类对森林滥砍滥伐值不值得?”其他学生在回答时还出现了森林是“固沙精兵”这样的课堂生成,让听课老师惊叹不已。程老师顺势进行了爱护森林、节约使用木材制品的德育教育。
一节课行云流水,以上述六个要求,也可以说是学习的六个小步骤为一个个小循环,呈现了一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程老师似乎成了“配角”,只有在学生说错或者分析不够清楚的时候才站出来点拨或总结。而实际上,程老师这种“四两拨千斤”又“润物细无声”的功力,更让众位听课的老师叹为观止。
在课后的交流研讨中,大家畅所欲言,提出了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程颖老师答复到:“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有一些小窍门,比如: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学情,过于难或者简单的问题都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还要给予一定的脚手架作为辅助,帮助学生形成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保持新鲜感。”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勤表达,才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只有思维得到了发展,才能让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程颖老师将在近期的名师工作室活动中,将以课堂新模式的理念及实施为专题进行深入的研讨,青年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带着自己的思考、经验和问题参与到研讨中来,让研讨有实效、让课堂有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