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教师发展>课堂教学>正文

带着问题预习

发表时间:2019-01-21 阅读次数:919 作者:兰坤


学生上好一堂课,打造高效课堂,“有效”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这里为什么说“有效”?



我以前布置作业的时候,如果第二天上新课,我都会布置预习新课。但是,第二天上课的时候经常会发现:有许多学生预习不够,只是简单的翻了一遍书,不知道看哪里,或是只读读定义;甚至对于有的学生来说,从来就不预习,作业里有预习这一项,就等于没有。



因为预习程度不像作业,没有量化的指标,你写了就是做了,没写就是没做。老师很难去检查,即使上课讲解的时候发现有的同学没有预习,一般为了课堂效率也不想拿出较多时间说预习。时间久了,有的学生就开始不预习,能少一事就少一事。



这样的预习,往往就是“低效”预习,甚至是“无效”预习。



今年期初我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想到:学生不知道怎样预习,预习效率偏低是正常的,因为学生不知道下节课的重点在哪里,自然在预习时无从下手。



所以,本学期我在新授课之前的作业里面,一般都会加上预习问题。



例如,在讲授1.2.2函数的表示法第一课时时,我的预习问题是:



1)函数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2)这些方法各有怎样的特点?



3)例3——例4中的函数的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有哪些是与以前学习过的函数不太一样的,或是有哪些你不太懂的?标记下来,带着问题听课。



在讲授1.2.2函数的表示法第二课时时,我的预习问题是:



1)什么是分段函数?例5、例6中的函数是分段函数吗?



2)书上没有分段函数的定义,你能查一查或是自己总结出分段函数的定义吗?



3)什么是映射?比较映射与函数定义,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第一是可以使学生清楚下节课的重点在哪里,有针对性的去预习,自然也会有比较大的收获;第二是学生在预习以后,必然会有疑问,带着疑问听课,效果当然比没预习的状态要好的多。



    所以,带着问题预习,或许是让学生走向“高效”预习的其中的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