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教师发展>课堂教学>正文

“定义谈话式教学法”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19-01-21 阅读次数:1168 作者:兰坤


抽象的数学语言对于聋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数学定义语言严谨复杂,更是难以掌握。



高二2班学生我已经带了1年半了,在之前的教学中,我一直比较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



很久以前听过一节普校教师的课,我认为那堂课最大的亮点,是教师在具体情境中,与学生在谈话中逐步形成数学定义。我自己在讲授非规定性的数学定义或法则时,很多时候都采取这种方法。



例如,在讲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时,我首先复习“指数函数的定义”,然后以指数函数的定义为模板,和学生在对话中,逐步引出“对数函数的定义”。



我用这种教学法已经很多年了,从学生身上的一些变化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法的一些优点:



1、部分理解能力相对比较强的学生,我现在随便问他一个以前学过的定义,他大都会按照自己的理解说的八九不离十,这是我推行“定义谈话式教学法”多年以来,教学效果的最明显的体现。



2、对于一般的学生,时间很长没有复习的定义,给他一个提示,他也会按照自己的理解说出来。如果以前只是让他们死背,时间久了,再给他们提示,他们也说不来。



数学定义的记忆,对于普校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我认为我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同样,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1、开始教学时我过于重视理解,忽视了定义的背诵。



刚开始教学时,我高估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数学定义要求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就可以。但是实际上,我开始教他们的时候,他们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严重不足,适当的背诵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个别惰性比较重的学生,把我重视理解作为理由,一直抱着“数学定义只要理解就可以,不需要背诵”的想法。



2、初始班级刚开始推行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学生高一入校刚推行时,像分式的基本性质这种有模板的,生说的还可以,但是没有模板的纯粹需要理解能力说出来的,很难有学生有能力说在点上,往往浪费上课时间,事倍功半。而且,学生没有语言能力比较强的,也增加了教学的困难。



综上,我认为定义谈话式教学法在我校高年级比较适用,对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语言非常有帮助。在之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进行探索,找出这种教学法和我校数学教学的一个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