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教师发展>课堂教学>正文

音乐康复活动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18-12-24 阅读次数:1594 作者:张雅琳


利用音乐独有的特点对听障儿童进行发音、语言和呼吸器官的训练    

    发音训练的目的在于,训练听障儿童发音和呼吸器官的灵活性,使听障儿童在发音时,口型、舌位和呼吸方法正确,发音清晰、宏亮,为进行语言训练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运用音乐来充实课堂,让听障儿童在唱中学听,在唱中学说,对于学生的嗓音训练、听力训练、呼吸训练、语调等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让听障儿童听各种乐器打击时发出的声音。如打鼓发出的 “咚咚咚”,敲锣发出的“嚓嚓嚓”,边听边分辨,还可以要求听障儿童说出或做出听到打击多少次等。尤其是听力是比较高的怡、然、东、萱等几个孩子,孩子们先是不习惯听,训练几次后,慢慢地就能静下心认真听。他们对这种学习方式很感兴趣,个个眉飞色舞,兴致勃勃。 我还让怡、然、东、萱等几个孩子听用电子琴弹奏的音阶,让他们边听边唱。经过多次训练,他们都能学会唱七个音阶的名称,会分辨高音、低音、长音、短音等。在音乐声中,养成了良好的听觉习惯。

 
运用歌曲,对听障儿童进行呼吸与嗓音训练

   在孩子会唱基本音阶后,还可以教他们唱简短的儿童歌曲。唱歌与说话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发音、换气、停顿等。我发现唱歌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呼吸与嗓音训练。因为歌曲本身有旋律、节奏,练习时必须按要求停顿、换气,声音时高时低等。这比单一地用词句对聋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效果要好很多。如《春雨沙沙》

    这首歌节奏简单、明快,学生容易接受、掌握,学习兴趣浓厚。在教他们唱这首歌时,我先让他们听我用钢琴弹奏的乐谱,在会唱曲子之后,又要求孩子把歌词配上去,歌词与曲谱必须协调一致,该高的地方高,该低的地方低,改换气的位置换气。刚开始训练时,孩子们不知哪里该停顿,哪里该换气。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的发音质量有所改善,呼吸能够控制灵活自如,肺活量明显提高,最大声时显著延长。这首歌也成了听障儿童最喜欢唱的歌曲,课上课下经常挂在嘴边,乐在心里。
   在听障儿童的整个语言康复训练过程中,要针对听障儿童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音乐,使听障儿童保持在好的状态,保护他们学习的热情与兴趣。训练时先求数量再求质量。语言能力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并不一定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今天这个内容没掌握,说不定在明天训练的同时,他能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哲学上讲求量变与质变的互相转换,这一原理也适合运用在语言训练这项工作上,先达到一定的数量,必然会产生质的飞跃。

    总之,音乐在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的运用,使原来单调、枯燥的语训课的教学效果倍增,提高了听障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音乐游戏中,还能针对听障儿童的性格及道德情操方面及时地进行教育,使听障儿童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以早日回归主流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