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教师发展>课堂教学>正文

听课感悟

发表时间:2018-11-29 阅读次数:966 作者:王静

   

听课感悟



 

2018.10



 

在今年参加的省教师远程研修中,先后学习了四位老师出示的优课,收获良多,感触颇深。回顾四节课,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王超老师出示的《氧气》一课。



 

本节课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眼前一亮。事实上,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亮点非常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的使用非常成熟,很好地辅助了课堂教学



 

在有些课堂上,Pad就是一个摆设,有时仅用Pad看个视频,就是为了用而用,没有实现Pad在辅助教学中的最佳作用。而本节课给我们做出了一个很好地示范。在课堂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中,Pad的每次使用都很自然,都是必要的,都起到了它恰如其分的作用,很好地辅助了教学活动,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了多媒体使用的最优化效果。例如,课前,学生通过Pad学习微课并完成预习作业,教师根据终端统计出的学生完成情况,非常科学、合理地分析出了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根据“数据”得出的重难点,远远比传统教学中,教师根据学情情况,带有猜测性质的预设重难点要科学、合理得多。再例如,在课堂练习反馈的环节,教师依然可以根据Pad上传后的终端数据反馈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实现高效课堂。



 

二、重难点的处理科学、高效



 

王老师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变成了学习的思路和线索。上课之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前自学作业,得出了课堂学习的重难点,在课堂上出示,让学生带着重难点进行学习,更有针对性。课堂学习完成后,教师再次出示重点和难点问题,结合练习进行讲解,进一步攻克重难点。整节课收尾呼应,有始有终。符合“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解决问题”这个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在解决知识重难点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



 

三、教师的专业素养优秀



 

我们都知道,“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这一现场演示实验很容易失败。有的教师害怕失败而直接选择使用视频教学。但是,视频不如现场演示,这一点我们都很清楚。王老师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课堂上,他首先选择进行现场演示实验,多次尝试后还是失败了。这时,王老师优秀的专业素养开始展现,他先和学生一起分析了实验失败的原因,再展示事先自己录好的视频,完成教学任务。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一是实验中失败在所难免,不要气馁,失败了再来一次、败了再来一次,这是科学研究的必经之路。二是遇到失败不要放任不管,认真分析、寻找失败的原因,争取下一次不要再失败。



 

这节课的亮点还有很多,在这里不再一一罗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新的时代下,需要我们学习的技能还有很多,要达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达到王老师的教学水平,还需要我不断学习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