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教师发展>名师风采>正文

3-5思维的训练三 演绎与推理

作者:程颖 发表时间:2014-12-08 阅读次数:6390

 

三、演绎与推理

    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

演绎与推理好像是数学上常用的方法,但是其实在语文中也常用,而且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课例:《社戏》“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请大家看视频展示)

演绎推理的思路:

1、如果你是作者,你将怎样表达此时的心情?

2、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

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心情?

解说:在这段学习过程中,鲁迅归纳出的是此时此刻自己的感受,是个性的,但是我们由这个个性的感受又可以上升到很多人共性的感受。很多人在很多时候都可能有这样的身心感受。那么演绎就是一个从共性到个性、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我让学生说说你自己有没有这样的体验?这就是个体对这句话的演绎。通过演绎,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加深了,这样课文里的句子也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句子,而是有了更广阔的使用空间。

教学案例反思:

学习《敬业与乐业》,文章里讲到了什么是敬业?什么是乐业?可以让学生来用自己的生活中的实例来演绎。你有没有做到敬业乐业?在你的身边有没有同学做到敬业乐业?学习《谈读书》,会让学生自己先说出自己常用的读书方法,然后来看看文章中培根是怎样谈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心得的,和学生自己的读书学习方法进行比较,看看哪些是相似的,哪些又是别人独有的,哪些是存在分歧的。同时进行比较,看看同样的方法,别人是怎样讲述的,用了什么方法。(在文中,培根用的是比喻,非常形象生动)。

学习《孔乙己》,会让学生针对某些情境进行推理,例如,别人取笑孔乙己没有进学的时候,课文中主要描述的是孔乙己的神态,那在这种神态背后是怎样的心理活动呢?请学生根据孔乙己的表现推理,挖掘出孔乙己的内心世界。在完成这部分作业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还是根据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进行描写的,没有站在孔乙己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在老师的指点下,学生才明白孔乙己是不可能认识到自己深受封建教育制度毒害的,而是“执迷不悟,死不悔改”,这样更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加深了作者的批判力度。

0条评论,有6390人参与。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评论

暂时还没有相关评论,赶紧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