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听障学生的语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如何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一、听障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很难读懂词句。
限于听障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的词汇量相对于健全学生要少很多。所以,听障学生经常会出现读不懂题目,或是错误理解题意的现象。有些词语在健全学校不需要讲解,但是放给听障学生,如果不讲解,可能就会出现问题。这类问题大多出现在应用题或是其它一些文字性描述比较多的题目。
2、读写词句不通顺
听障学生在读写词句时,经常出现不通顺,甚至是根本就辞不达意的情况。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描述定义、法则,或是书写证明题的步骤的时候。
二、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
1、培养学生读题的能力
(1)认真读题、分析题意
要给学生养成拿到题目,认真读题的好习惯。对于不懂的词句,教师要给予解释。对于一些比较难解释的词,例如买卖应用题中出现的成本、标价、折扣等名词,要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在具体的买卖情境中真正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要做一名听障学校的数学教师,首先要做一名听障学校的语文教师。
(2)学生读完题目提问还有什么问题
教师在备课时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会有预设,哪里可能会出现问题,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但是,对于学生实际的理解,教师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预设。所以,我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读完题,我一般会问有没有问题。这个问题包括对于词句的理解,以及题意的理解,或是其他方方面面的问题。
(3)根据题意说出已知所求或是阐述题意
学生表示对题意没有异议之后,我会让学生说出已知有什么、求什么,或是让学生简单阐述题意,说一下题目让我们做什么。学生一般不会说的尽善尽美,但是学生说的过程,有时也会暴露出学生是否真正理解题意,而且也是对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锻炼。
(4)在几何教学中注重数形结合
特别的,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应该尽量发挥学生健康的视觉感观,呈现给学生直观的图形,有利于他们对题目的正确理解。在一些解析几何的教学中,例如三角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知识的教学中,有的题目结合图形解题也更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
(5)在教学中少问“是不是”,多问“为什么”
在教学中,特别是高段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少问学生“是不是”,因为学生有时不需要思考,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就可以。应该多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知识点;二是为了促使学生组织语言去回答教师的问题,日积月累,在这个问答过程中,将极大的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
2、培养学生读写的能力
(1)定义教学
数学的定义教学是重点,在聋校教学中,更是一个难点。因为数学定义往往概括性非常强,与我们平时用的语言有较大差距。听障学生理解平时的语言尚有难度,让他们真正吃透定义,并能复述定义,是比较困难的。我在教学中,对于非规定性的定义,经常采用下面的两种方法进行教学。
a、问题串
例如在讲解指数函数的意义时,我设置了如下四个问题:
①问题2中函数(t≥0)的解析式与问题1中函数y=1.073x(x∈N*,x≤20)的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征?
②你认为类似以上两个关系式的函数应该叫做什么函数?
③a应该取什么值?
④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什么?
由几个递进的、有针对性的问题构成问题串,逐步引出并完善定义。可以让学生迅速抓住定义的重点,有效理解定义。
b、谈话掌握定义
在教授定义时,先找一名语言能力中等偏上的学生,让他试着按照自己的理解说说定义。然后,教师带着学生一起,从通顺和意义两方面对刚才学生说出的定义进行修改。这种方法最费时费力,而且学生有可能一开始说出的定义乱七八糟、无法修改。但是,如果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将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2)应用题教学
注重等量关系式的正确书写
找出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是做应用题的关键,因为听障学生先天语言上的不足,在写等量关系式时往往前后不通,甚至会犯一些健全人看起来很“可笑”的错误。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首先认识到这是因为听障学生的先天缺陷所致,并不是学生不认真去写,所以,应多给予鼓励,并耐心、反复进行修改,让学生首先不怵等量关系式,进而逐渐培养其数学思维与逻辑语言,从而能比较正确通顺的写出等量关系式。
(3)证明题教学
a、从填空起步
证明题是数学学习中一种对抽象思维要求极高的题型。大部分听障学生做证明题往往会出现理由与结论颠倒、或是A的理由得到B的结果等等问题。以填空的形式作为证明题的起步,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证明题的难度。但是教材中有些题目没有给出步骤,对于这种题目,我在作业中给学生一定的步骤,然后改成填空题,使大部分学生能理解并完成作业。
b、由一步证明逐步扩展到多步证明
在学生掌握了证明题基本的结构以后,尝试由学生书写完整的一步或两步证明题步骤。例如证明平行和三角形全等的教学,让学生在最基本的证明中,经历一个完整的证明步骤,给学生一个证明题的框架。在这个基础之上,逐步扩展到多步证明。
综上,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数学教学中,多问“为什么”,少问“是不是”,学生真正理解了,才能会读、会写,才能真正提高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