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教师发展>书香校园>正文

《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

发表时间:2011-10-31 阅读次数:7465 作者:孙亚楠

 

刚参加工作,我读的第一本书就是《走在行知路上》, 从中我学到了很多很多。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这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我们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欣赏他们的优点,理解他们的不足,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

陶行知对每个学生的爱让我感触颇深,他是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的楷模。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在特殊学校亦如此,面对这些聋孩子,我们更应该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把师爱无声落实到行动中。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陶行知为了使大众掌握文化知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在我们前辈中间,也有许许多多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挥洒在教书育人这块神圣的土地上。没有流芳百世,没有权力财富,有的只是年复一年的耕耘,有的只是清贫与艰辛。  

从学生变成老师,我才知道作为一名教师,知识储备的重要性,因此我要继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因为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肩负着生产新知识,传递新知识的教师队伍建设永无止境。教师要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就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最后我从陶行知身上学到了怎样教学生学习。在近两个月的教学工作中,我懂得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果说教学内容已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话,就无所谓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我们主张要由填鸭式转为探究式的教学。陶行知说若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让学生的独立思考,也就无所谓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就是一个引导者。再就是在课堂上,我体会到,要适时调整教学速度,课堂上让学生适度放松一下,使学生有更好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陶行知还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根本不用思考,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知识,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