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学生发展>言听康复>正文

深耕户外教学实践 赋能孤独症儿童发展——孤独症学生户外教学实践研讨

发表时间:2025-03-29 阅读次数:149 作者:青岛市中心聋校

 为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探索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新路径,2025年3 月 28 日下午,孤独症教研组在学校研训中心开展 “孤独症学生户外教学实践研讨” 专题研讨活动。本次教研由教研组长王丹丹主持,陈寒寒老师主讲,全纳中心副主任李鑫及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与研讨。

 活动伊始,陈寒寒老师以《户外教学实践经验借鉴》为主题,重点解析了X学校 "快乐野餐" 课程的七步教学法:通过准备食物、排队出发 、树叶画、分享食物、户外运动、休息、整理等环节将点数、认识食物、洗手、排队等活动进行复习,将生活技能与学科目标融入自然场景。Y学校的 “家居推销员”“女王驾到”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形式,帮助学生在户外场景中复习家具名称、用法、三八妇女节等生活适应知识。这种“场景迁移—知识复现—泛化应用” 的教学模式,为大家提供了可借鉴的课程设计思路。

 随后的交流环节,老师们纷纷表达自己对户外教学的思考。一番深入研讨后,全体教师达成重要共识:孤独症户外教学绝非简单的场景转换,更是教学策略的革新与支持体系的重构。大家表示,应通过 "三维递进式" 课程框架实现教学目标:基础层聚焦规则意识建立,通过环境结构化设计降低学生感官负荷;进阶层强化社交技能训练,将轮流等待、指令执行等核心目标融入真实生活场景;拓展层注重社会适应迁移,利用社区超市、公园等场所开展泛化训练。

 全纳中心副主任李鑫充分肯定本次研讨成果,强调 “户外教学是孤独症儿童融入社会的重要桥梁”。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老师们要勇于尝试,鼓励教师结合学情开发社区路线规划等特色活动;二是融入生活场景,将学科目标与真实情境等相结合;三是强化生活技能,围绕如厕、饮食等独立性技能拓展教学。要通过户外教学实现三个转化——把教学目标转化为潜能拓展,把校园经验转化为社会适应,把个体成长转化为全面发展。学校将提供资源支持,助力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教育康复模式。

 此次教研会为孤独症儿童户外教学勾勒出清晰路径,学校将以本次研讨为起点,持续优化"校-家-社"三维支持网络,为每个孤独症学生制定个性化支持方案,帮助孩子们从课堂延展至社区公园,从模拟野餐走向真实超市,在自然情景中逐步突破社交障碍,在自然场景中提升生活技能。让我们共同努力,以专业为舟、耐心为桨,为每颗星星搭建通往社会的阶梯!


撰稿:侯希政

摄影:侯希政

供稿:全纳中心

审核:耿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