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简介】
王韵婷是九年级1班的卫生委员兼语文课代表。她是个不折不扣的书虫,课余时间几乎都被阅读填满。从引人深思的哲学著作,到跌宕起伏的经典小说,每一本书都是她探索世界的一扇窗。
阅读不仅丰富了她的学识,更重塑了她的生活态度。那些书中的智慧,让她面对班级事务时更加从容自信。她带领同学们做好班级卫生,营造整洁的学习环境;凭借对语文的热爱,带动全班同学深入探讨诗词文章。阅读成就了她,也让她成为班级里积极向上的标杆。
从苦难中汲取力量,照亮人生之路——《童年》读后感 九年级1班 王韵婷
当我第一次翻开高尔基的《童年》,那激动的心情就如同初见曙光般,久久难以平静。书中字里行间交织着复杂的情感:在邪恶中,我看到了善良的闪光;在黑暗中,我感受到了光明的微芒;在冷酷无情中,我发现了人性的温暖;在悲剧的氛围中,我触摸到了顽强的毅力和战胜苦难的力量。
《童年》讲述了一个沉重而真实的故事。主人公阿廖沙在苦难中长大,他的童年充满了酸甜苦辣,而他那颗脆弱而敏感的童心,也在爱与恨的交织中逐渐变得坚强。爱,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他的心灵,让他拥有了面对生活的勇气。书中刻画了一群性格鲜明的人物:严厉而暴躁的外祖父,因家业衰落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慈祥而和蔼的外祖母,有着圣徒般的宽大;胸怀粗野、自私的舅舅们整日为家产争斗;还有忧郁的妈妈、乐观纯朴的小茨冈和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其中,外祖母的形象尤为动人,她如同一盏明灯,驱散黑暗与孤独,用善良和正义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蓝本,从一位炽热的浪漫主义者转变为冷静、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用凝练而朴素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的真实画卷,展现了人民在苦难中不屈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读完这本书,我不仅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更从中汲取了珍贵的精神力量。我学会了如何刻画人物,如何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情感。这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虽然没有阿廖沙那样的苦难,但也并非一帆风顺。我曾因考试失利而沮丧,因朋友的误解而难过,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学会了坚强和包容。我的童年里,有父母的关爱、老师的鼓励和朋友的陪伴,这些温暖如同阳光,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孤单。
《童年》让我明白,无论生活给予我们怎样的挑战,我们都应珍惜眼前的幸福,用乐观和勇气去面对。也许童年是短暂的,但我们的生活是幸福的。我们要珍惜当下,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灿烂、绚丽的明天!
这本书,不仅让我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更让我在成长中找到了方向。
供稿:学管处(团委)
审核:陈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