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以来,专业组的小学段美术教师围绕“如何在小学美术课程中体现课程思政”进行多次集备活动,并讨论研究在美术课程中,美术课和思政课的融合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到思政课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老师们通过课堂实践,结合三种路径落实美术课中的课程思政。
(一)开展素材创作与思政主题结合的美术活动,将思政主题融入创作中。
恰逢国庆,以“美丽中国”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创作。在美术课上,老师可以让学生创作以"美丽中国"为主题的美术作品,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美好祝愿。在课上,老师可以讲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美丽之处,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进行名人画作赏析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授课,选取具有思政意义的名人画作进行赏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作品中所传递的情感和价值观。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运用绘画、雕塑、标语以及邮票等实用设计作品,提高引导效果;还可以运用这些资源里的的故事增强趣味性,利用细节增强生动性,利用情感增强感染性,运用思想深化理论性。那些注入了时代灵魂的图像,让人铭记的并不仅仅是作品和场景,更是打动人的瞬间。历史和观念的交汇,往往被鲜活地定格在这一瞬间,成为宏大历史进程和叙事的最好注脚。
(三)开展美术作品欣赏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课堂教学,选取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解读,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
通过国画和书法的美术创作实践,拓展思政课启发式教学。主题创作过程是学生对创作主题"沉浸式"体验的过程,具有很好的自我启发作用,也能带来主动的情感认同。
借助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思政教育相结合,通过美术创作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
美术教师们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将思政与美术课程的教学教研与学生的创作实践有机结合,用好红色美术资源,传承红色美术基因,以立德育人为根本目标,潜移默化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
撰稿:延文洁
供稿: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