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公开栏1>校务公开>正文

中共青岛市中心聋校总支部委员会 青岛市中心聋校2022年工作要点

发表时间:2022-02-18 阅读次数:375

中共青岛市中心聋校总支部委员会文件

 

 

青聋发20223

————————————————-———

 

中共青岛市中心聋校总支部委员会 青岛市中心聋校

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特殊教育规律,围绕“融合、健康、尊重、快乐”办学理念,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安全稳定责任,深入推进“一生一案”和“全员育人导师制”教育教学改革,立足实际、攻坚突破、深耕细作,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1.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论武装。将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积极带领学校广大师生深刻感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积极带领全体党员干部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研究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的着眼点,组织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系列研讨,推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和教育宣传工作,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化“四史”教育,开展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专项行动。加强学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和管理,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好理论中心组和党员教师队伍学习教育,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

2.加强党建统领,切实推动党建工作与教书育人工作深度融合。坚定不移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中去,聚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安全稳定,聚焦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学校精细化管理,提高党建工作主动服务教育教学的能力。找准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的结合点,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聚焦多重残疾儿童增多的实际,继续深入推进“一生一案”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党员教师在个别化教育等领域和为学生量身定制“十个一”等方面深度探索。超前谋划未来生源变化对学校、教师和教育教学方式带来的影响。

3.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根据上级党组织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压紧压实党建工作责任,认真落实中小学党建工作规范和工作指南,提升学校党建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认真落实《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党组)党支部建设规范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和《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党组)党支部评星定级管理实施方案》,深化党支部建设规范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发挥好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党建“千帆计划”和“一校一品”创建,打造中心聋校富有特色的“师爱无声”党建品牌,培育党建工作典型和党员干部个人工作典型,提炼总结党建引领的好经验,扎实开展“发现榜样”和“我的教育初心故事”评选活动,以党建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党建带群团建设,做好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统战等工作。

4.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继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学生的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双培养”工程力度,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加强对教师生涯规划的指导。落实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党建要求,坚持党总支委员每周接待日制度,总支委员定期深入一线,了解群众需求;完善“三长见面会”制度,搭建家校沟通桥梁,形成育人合力;继续深入开展我为学校献良策活动,定期开展教职工、学生和家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征求群众意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健全党员谈心谈话制度,通过调研、听课等方式主动关心党员教师发展需求。推动党员干部用好“工作中找问题,党建上找原因”党建工作法,推进“三述”制度化、常态化,牢固树立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效益导向意识。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党建思维,推动党员干部思想觉悟、工作作风、组织力和执行力的转变,提高协同水平和专业化服务能力,着力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加大管党治党力度。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用力纠“四风”、树新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深入推进清廉建设,打造“清廉校园”,动态开展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做好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巡访(内部巡察)问题整改工作。加强学校重点、热点工作的事前制度监督和事后结果监督,完善招标采购、财务管理等方面内控制度建设。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查处履责不力和违纪违规行为,开展形式多样的警示教育。持续开展漠视侵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和“微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校教育生态和育人环境,为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二、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6.提升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加强新时代德育教育研究与实践,完善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丰富“爱心伴我成长”德育品牌内涵。进一步完善全员育人德育积分四级赋分制度,增加任课教师赋分权限,提高育人效。深入开展全学科德育课程一体化研究,挖掘各学科蕴含的德育元素,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功能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用好《中小学德育学堂》平台。开展提高“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效性研究,探索云技术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有效途径。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快小学、初中和高专段思政课一体化体系建设,发挥好思政课铸魂育人功能。

7.丰富德育实践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利用传统节日和重大节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爱国爱校和感恩奉献教育。推进成长教育系统化,开展理想信念、人格品质、公民素养、行为习惯等系统化主题教育。开展节俭养德、生态环保、文明餐桌、垃圾分类等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意识;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入手,知行合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等主题教育活动,将主题教育活动与思政课教学、班团队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相结合,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8.多措并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打造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品牌,结合学情、班情、学科教学、传统项目、特色教育、社团活动、“一生一案”和“全员育人导师制”教育教学改革,用好学生体质监测和体检信息,为学生量身定制“十个一”培养方案。深化体育和体教融合改革,探索推进全学段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进一步完善学校“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挖潜特色项目,组织体育节、校运会,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抓好艺术学科课堂教学,广泛开展社团、艺术节和社会艺术实践活动。落实《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抓好常态化劳动教育,丰富以就业为导向的听障学生终身发展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劳动职业启蒙教育、项目实训、就业技能培训和综合实践等,完善“节、赛、会、展、演”机制,展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成果,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做好语言文字、军训和国防教育及住校生管理工作。

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落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持续实施“阳光亮眼计划”,提高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和能力,确保学生总体近视率持续下降;加强学生传染病知识和疫情防控知识技能培训,完善班级疫情防控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强健康管理,做好“一日三检”、因病缺勤、缺课登记和病因追踪。落实《山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手册》要求,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制度、课程、阵地、队伍和机制建设,规范心理筛查及危机干预工作流程。

9.深入落实“双减”政策要求。继续把“双减”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系统提升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和课后服务水平。加强教学研究,增强师资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教学管理,打造高效课堂。积极推广“基础性作业+弹性作业”、分层次作业、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作业,探索制作类、调查类、家务劳动类等作业模式。持续抓好作业、睡眠、手机、读物和体质“五项”管理。

10.深入开展安全和法治教育,为学生身心健康保驾护航。持之以恒开展“1530”安全教育工作,坚持日常教育和集中宣传相结合,多形式对学生进行疫情防控、交通安全、饮食卫生、防煤气中毒、网络安全、防火灾、防触电、防校园欺凌、防溺水、防恶劣天气、防踩踏、防拐骗、防盗抢等安全教育。开展生存教育,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学生自护自救能力和安全意识。深入开展“学宪法讲宪法”等法治教育活动,定期邀请校外辅导员、法制副校长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学生法治观念,做懂法守法好公民。

11.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学习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体系;进一步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教师家访制度;继续推进网上家长学校建设,定期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培训;通过家长学校、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有效培养、监督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适时举行网上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校,参与学校管理,形成育人合力,提高育人质量。

三、深化“一生一案”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2.继续推进“一生一案”教育教学改革总结“一生一案”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研究改革面临的困难和堵点,推广改革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结合“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加强落实“一生一案”育人机制研究;加强学生成长的长期发展规划研究;鼓励教师发挥首创精神,探索生成多样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一生一案”教育教学改革有效策略。积极参与全国听障教育教学联盟活动,取长补短,推进学校“一生一案”教育教学改革。

13.继续完善“四位一体”课程体系,丰富各类课程资源。加快推进中、低年级使用部编聋校教材进度,加快配套资源库建设,提升课堂效能。继续开展融合性、实践性综合课程研究,促进学生参与社会、主动融入社会的能力提升。拓展职专课程资源,开展文化课程的实用性研究,加强专业课程建设。不断完善“四位一体”课程体系。深入探索选修课程和选课走班制度,继续推进高(专)学段普职融通课程改革,实现“一专多能”培养目标。

14.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推进教学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人员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加强教研工作过程性管理,加强指导。教研组重点围绕常态课质量、教学反思应用、国家课程校本化、集体备课与教学资源建设等加强教研,深入探索听障教育教学规律,组织小组展评课活动,开展优秀教研经验交流。改革教学评价制度,实施多元评价方式。根据疫情形势,合理安排线上线下教学工作。

15.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素质过硬的人才。继续推进专业项目教学、“产教学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式。根据市场需求探索建立适合学生终身成长与发展的新专业。强化校内实训,学习普通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课堂管理优秀经验,建立职业教育资源库。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校内实训与顶岗实习衔接过渡机制。组织好专三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抓好其他年级学生校内项目实训和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16.加强课题的过程性管理,提高科研实效性坚持科研兴校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教学科研力度,以课题为依托,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教育教学中的难点和堵点。按计划推进省、市两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结题以及青岛市教育学会课题的研究,持续推进校级课题研究,聘请专家到校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指导,培育好教育教学成果。

17.建设智慧校园,促进“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的人工智能教育方法、途径和目标。推进办公软件正版化工作。加快推进“一生一案”教育辅助系统的研发,探索形成学校“一生一案”学生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学校网络安全管理。

四、发挥全纳教育资源中心的指导作用,努力构建融合教育新格局

18.推进学前康复教育优质发展。发挥好省听力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辐射引领作用,创新发展有学校特色的康复教育模式。完善“四位一体”实验课程、康复课程体系,确保高质量康复教学;发挥医学和康复专家的顾问作用,加强个案综合评估,制定适宜的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建立康复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举办康复成果展示、生活技能大赛等高质量幼儿活动,促进多领域协同发展;总结康复训练成果及精彩活动,加强康复成果的宣传与报道。

19.聚焦家校社共育,做好高质量康复的延续与支持。加强学校、家庭、社区沟通,完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线上平台优秀微课资源,巩固“线上+线下”家庭康复指导模式成效;定期开展专家讲座、经验交流、康复大讲堂、观看成果汇报等形式加大线上家庭康复培训指导力度,引导家长充分配合康复教师开展幼儿高质量康复;加强对社区人员科普听力障碍相关康复知识的培训,更新康复理念,普及康复知识,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

20.充分发挥全纳教育资源中心作用,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加强与国内外友好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开拓与加拿大温哥华聋校友好联系渠道;积极开展国内外特教专业领域的学术交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不断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与随班就读学校的联系与沟通,做好随班就读指导做好全市特殊教育教师和融合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为特殊学生家长、相关学校、机构提供康复教育等领域的资讯与指导。办好《青岛特殊教育》期刊,管理维护好“青岛特殊教育”公众号,提高宣传的实效性,为青岛市的特殊教育搭建良好的研究交流平台。利用“助残日”和“爱耳日”等,加强康复知识的宣传与指导,提高公众的听力保健与防聋意识,减少听力语言残疾的发生。加强全体学生听能管理工作。

五、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升学校创新发展能力

2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落实《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深入推进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借助师德活动月,开展师德传统教育、榜样教育。推进教师网络法治教育培训,依法执教。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严禁教师有偿补课等师德失范行为,实施师德失范“一票否决”。

22.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认真落实学校教师五年发展规划,以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师专业化培养方式,引导教师主动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实施分类教学、个别化教学、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多元评价学生、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改革创新等的能力,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聚焦教学、康复和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等核心问题,培养高质量康复教师团队,逐步培养随班就读巡回指导骨干教师。积极开展国家通用手语等项目的培训与考核,夯实教师基本功。

2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以校级班主任工作室建设为抓手,借助线上线下培训、主题班会研讨、全员育人经验交流、班主任例会、德育课题研究等途径,提高班主任素养和班级管理能力。加大班主任梯队建设力度。通过“结对子”、跟岗实践等形式,履行好班主任工作职责,提高班级管理的艺术性,促进年轻班主任快速成长,为班主任梯队建设打好基础。优化管理措施,完善班主任评价制度,减轻班主任心理压力,发挥好班主任育人积极性,提升班主任工作效率,增强班主任工作获得感。

24.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认真落实“师徒结对”沃土工程,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发挥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举办青年教师读书会,开展青年教师素质拓展、教学基本功比赛和听评课交流活动,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能手的评选,培养一批教学水平过硬的优秀青年教师。

六、全面提升教育服务和保障水平

25.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建设,推进教育管理向教育服务转型。做好教育评价改革宣讲培训,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按照上级部署,推进现代教育治理、督导、新技术赋能教育等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加强协同合作,推进任务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工作模式改革,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接受师生监督。做好章程修订和五年发展规划的实施。提高学校档案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按照阳光校园、文明校园和督导考评等指标体系,加强日常工作顶层设计,落实各项措施,细化档案收集与管理,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精致管理、品质立校。

26.建设平安和谐校园。持续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和专职保安、护校队、护学岗“三支队伍”规范化建设,建立安全员制度,完善“一账一册一单”(管理台账、岗位责任手册、问题清单)工作机制,健全校园安全常态化闭环管理体系,严格学校责任制度,严查学校安全隐患。推进高质量智慧平安校园建设,提升校园安全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密切与社区、公安、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联系,强化防校园欺凌、食品安全、消防安全、校园周边安全等的联防联控。进一步健全联防联控机制,织密校园疫情常态化防控网络。

27.加强学校民主建设。进一步畅通民主管理渠道,发挥好教代会、学生会、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作用。倾听民意,形成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群团工作要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发挥好助力军作用。大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实施“健康工程”,为学校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二〇二二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