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沥真金】细研课程与实训,做好职业教育大融合
——青岛市中心聋校山东省规划课题结题鉴定会
2019年11月29日上午,青岛市中心聋校举行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融合教育背景下聋校职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结题鉴定会。本次鉴定会邀请到潍坊学院特教幼教师范学院的王淑荣教授、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决策中心的刘永洁主任担任评审专家,另外三位评审专家是我校刘美芸主任、张永军主任和耿晓丽副主任。
刘本部校长作为课题主持人,代表课题组向专家组汇报了结题报告。报告分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立足问题现状、明确研究内容、做好顶层设计、确定研究方法、认真实践探索、全面扎实推进、反思研究结论的全过程。课题研究的结论包括建立了青岛市中心聋校职业教育体系、探索出较科学的职业中专课程设置结构和总结出职业教育实训模式。研究成果丰富,包括发表论文、编写教材、开发课程资源、撰写的教案和教学反思等;实践成果包括开展经验交流、开设公开课、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试取得资格证书、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比赛获奖和学校建设实训教室和实训基地等。
通过开发、整合、优化和完善聋校职业教育的课程资源,推进了听障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同时也丰富了聋校职业教育的内容、形式,为听障学生的职业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更有效的方式方法。实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贯穿小学、初中、职业中专(兼顾普高)等所有学段,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培养听障学生独立生活技能、职业人格、职业能力等三方面的职业素养。重点对职业中专的学生加强一专多能的职业技能培训,促使学生在毕业时达到一定职业水准,以顺利融入社会。
在听取课题组汇报、阅读课题研究材料、质询答辩的基础上,专家组认为:课题研究首先是有特色,针对特殊教育中的职业教育进行研究,从特殊群体的现状和需求出发,以人为本地设计满足听障学生的个性化需要的职业教育,目的明确就是帮助听障学生自食其力,确实很有意义。其次,该课题有很多创新,特殊教育现有的资源不够丰厚,本课题所做的工作和探讨的模式是具有创新性的。比如生活数学的知识点的主要框架,有非常高的推广价值;实训工作做的比较扎实,建设资源教室、基地、搭建平台等,也有推广价值。另外,该课题研究比较有思路,采用的研究方法真正契合课题的需要,也看出课题组研究决心和行动力,学校做了很多工作。最后,课题的研究成效显著,研究成果比较有厚重度,比如构建聋校的职业教育体系,实训模式的开发等,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显性变化。理论成果、实践成果,都比较突出且有成效。
同时专家组也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希望,首先概念界定要有本课题的特质,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主要成果非常丰富,建议把成果系列化让逻辑关系更明显;今后的研究,希望能结合现今人工智能的大背景,加强融合教育,开发更多的资源和更广的平台。最后经过专家组集体讨论、表决,一致认为该课题通过鉴定,同意结题。
王淑荣教授和刘永洁主任对课题的研究成果给予极大地肯定。他们认为,培养听障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创新与创业意识与能力,能够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合格的劳动者,能够有尊严的生活,是聋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衡量聋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指标。聋校所做的,确实体现了融合教育公平、公正核心理念,为听障学生的发展竭心尽力,也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做出了贡献。
刘本部校长在最后发言中表示,学校会将成果进一步提炼,课程体系还要在新形势下完善,实训模式也会越来越科学化、精细化。构建青岛市中心聋校的职业教育大格局,更好的为听障学生的未来提供支撑,将是我们的追求所在,也必是我们的教育价值所在。
摄影:刘露
供稿: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