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教学之声>教育科研>正文

集思广益话教学 风暖花香等你来

发表时间:2019-06-27 阅读次数:841 作者:王俊

在紧张的期末复习中,我校语文二组的老师们开展了“以聚焦课堂,探索不同文体下一生一案教学策略”为主题的研讨活动。

 

青年教师王荣辉老师继续诗歌类教学研究,从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到现代长篇诗歌品析,将探索进行到底。课上,王荣辉老师将长篇诗歌分层次划分赏析,以旧知识带动新授,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合作小组互评帮助式教学、生活情节反馈教学,将“一生一案”教学在课堂内具体得到实施。整堂课被尊重、感恩包围,让学生不仅是在学知识,更多的是人格、习惯、能力的树立、培养。

 

王俊老师的课堂始终以学生为本位,在分组合作过程中达到了小组内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效果,充分发挥优等生以优带中、以优扶弱的作用,实现各个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王俊老师还注重学科融合,把高中学生的美术特长引入语文学习中来,请学生对文中人物的理解画出来,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充分展示了不同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对于有表演天赋的学生,王俊老师还请他在课堂上表演了一小段。从个性化解读到分享展示,从整体到品悟,每一个环节,王俊老师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同特点的学生,不同的展示方式,不同的评价手段,真正诠释了“一生一案”在语文课堂上的实施。

张颖老师根据学情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会老王的不幸与善良,感受底层人物的光辉与不幸,启发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对处于社会底层的人物给予尊重与温暖。

 

潘爱清老师在课前布置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任务,由组长带领本组成员按老师教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预习课文。在合作学习中,组长要让每个同学都有收获,多关注学习困难的同学。课上每个小组到前面展示合作学习的一些收获,解决一些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或疑惑。展示中,力求每个同学都有展示机会。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及时进行点拨,并给予一些学法的指导,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

 

评课环节,老师们一致肯定了四位老师在诗歌、小说、散文、古文四种不同体裁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和体现,四位老师都注重在课堂上落实“一生一案”,不管是小组合作探究还是分享展示以及作业布置,都能看到“一生一案”的影子。老教师的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时时处处给予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青年教师课堂上的激情四射、丰富多样手段的运用,都得到了组内老师们的交口称赞。

 

结合四位老师的四堂课,语文二组的老师还围绕着四种文体的“一生一案”的教学策略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研讨中,大家一致认为古文的学习要充分发挥组长即学优生的引领作用,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组长的协调,让每一位组员都能有所收获,以此来实现“一生一案”。散文是一种形散而神不散的文学样式,对于听障学生来说,抓住起到纲领性的“神”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进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是贯彻实施“一生一案”一种比较合适的策略。小说学习可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给不同层次学生展示的机会,挖掘潜能,展现风采;而诗歌教学则是需要指导每一位学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读来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通过研讨,老师们都体会到“一生一案”教学策略首先要建立在关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以学生的学情为出发点,以学生的需求为目的去创设。课堂教学既要紧扣文体特点,又要密切联系生活;要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去个性化解读;要时时关怀,给学生以人文情感的熏陶。

“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理论,与我校提出的“一生一案”的理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语文二组的老师们将会继续以学生为本位,以“一生一案”为宗旨,聚焦核心素养下的聋校高中语文课堂,继续探索适合听障学生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