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教师发展>课堂教学>正文

让个性乘上诗意的翅膀飞翔

发表时间:2019-05-28 阅读次数:902 作者:李恒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聋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聋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聋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而我校开展的一生一案活动,要求老师针对每个孩子的基础和个性设计处符合他们个体的发展方案,这就对语文课堂有了更高的更细的要求。

语文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该引导聋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聋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内心一定有自己对于生活的独特认知,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应该提供情境让他们呈现自己的独特性,并且收到欣赏和鼓励。我想这是特殊教育中推行一生一案很重要的一点吧。在阅读教学中,我特别喜欢诗歌的阅读教学,今天我就来谈谈诗歌教学中培养聋生个性化的一点思考。

                        案例分享:

近我们学习了九年级下册《短诗五首》,本来可以不讲的,因为喜欢所以想给孩子们带来一些美好的记忆。课前我布置了预习任务,10人分成5个小组,每一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歌,用一节课的时间利用PAD上网搜集关于这首诗歌的资料,例如:了解作者情况、作者轶事。了解诗歌内容,明确主旨,探究诗歌字句的妙处,还有诗歌给你怎么样的联想和想象,请你做出PPT,课堂进行分享。

走近作者,从生活常态解读作者。

李欢欢组:

赵岩新(C组)发言:《月夜》 沈尹默:沈尹默(1883年-1971年),原名君默,后改尹默,字中、秋明,号君墨,别号鬼谷子。祖籍浙江湖州,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

我们了解到 沈尹默原来叫沈君默,但是他的朋友说,你那么内向,都很少说话,要个口干什么?沈君默于是就是名字里的君字下一口给去掉了,就变成了沈尹默。我们感觉到作者本人是一个内向、老实的人。

姜岩峰小组:

陈安福(C组)发言:戴望舒(19051115日-19502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

我们小组了解到戴望舒和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友谊深厚,抗战期间,萧红死于香港,戴望舒他们多方设法,托日本《朝日新闻》的一位记者,弄到一张证明,几个朋友,搞到一辆板车,自己拉着,走了六、七个小时,将萧红的遗体拉到浅水湾埋葬。(萧红临死前曾写过这样的话:“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可是到后来浅水湾的沙滩上只插了一块写有“萧红之墓”的木签。一抷黄土,四个大字,道尽萧红生前的坎坷不幸,身后的寂寞、凄楚。我们感觉到戴望舒是一个忠于友情,爱才的人,我们特别羡慕他和萧红的深厚友情,为萧红感到幸运。

……

 这个环节汇报发言人,我安排的是三个小组中的C组成员,他们相对基础毕竟薄弱,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欠缺,因为我要求小组合作完成的基础上,由他们负责整理汇报材料,这对于C组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锻炼的过程,同时给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体会到表达自我的快乐。在走近作者个性化解读作者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浏览网页,提高了搜集资料、筛选资料的能力,在快速浏览知识的过程中,从多方面了解了作者,立体化直观性解读作者,对人物形成了丰满的认识,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的文学常识。

             走近文字,在咬文嚼字中捕捉诗歌灵魂

在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咬文嚼字,深刻感受到诗歌语言的凝练和生动,借着品析语句也更深入到文本中,更准确捕捉到诗歌的魂。

赵岩新:霜字让人感到冷![赵是C组成员,这节课中对于他的要求就是能够体会到词语的妙处,说出其中的情感]

师:联系社会说明什么?[这个问题对于赵岩新比较难,由A组的宋雯嘉来回答]

宋:说明当时社会的压迫感。社会环境的肃杀。

苑鑫磊:我喜欢顶高的树这个词。我感到这个树很高很高!

师:这个树代表什么?结合五四时期来谈谈。[苑新磊是B组成员,但是他对于主旨挖掘的能力还不够,教师旨在引导发展他的这个能力]

苑鑫磊:[旧观念、旧思想统治人民很长时间,拟人化了。他很威严、顽固]

姜岩峰:没有靠着这个词好,树很高,但是作者没有去依靠,说明作者很坚强和独立![姜是A组成员,他的理解能力比较好]

师:结合当时的背景,你认为作者是什么人的代表?

姜:我觉得他们是当时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

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我们以前学习过的课文中哪些运用了这种方法?

姜:是象征吧?

宋:《海燕》是象征!

王燮:《白杨礼赞》!

师:是的,你们说得对,这些文章都运用了象征手法,把物和人的精神联系在一起。

陈安富:我喜欢《萧红墓畔口占》中的头边这个词。不说放在坟墓上,说放在头边,就不感觉坟墓的可怕了。[C组的陈安福,这节课对他而言重点是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师:萧红都死了,作者还说把山茶花放在你头边,都躺在坟墓里了,哪有头啊?想想: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希望呢?

陈:喔,他希望萧红没有死,还活着!他们友谊深厚。

 ……

  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呈现出他们阅读的现状和潜力。C组主要培养他们体会词语的精妙。B组培养他们能够从词语挖掘出主题思想。A组的要求最高,能够挖掘中心,能够体会词语的妙处,能够把词语和中心联系起来谈自己的看法,能够横向比较。比如,在这个解读的过程中,我发现陈安富的基础虽然不好,但是他对于头边的理解还是很到位的。最近他在课堂上的灵光一现常常让我感到开心。

                   走近生活,在共鸣中拨动情感琴弦。

   这诗歌教学中,我特别喜欢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这节课,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歌,说说从这首诗歌中你联系到自己生活中的哪些故事?从网上下载一副图画,来配画讲述你的故事。我要求学生自己做PPT,虽然简单。但是都有他们个性化的解读。

个性化解读(1):欢欢:

 

我读《月夜》时,我眼前就浮现出这个画面。大大的月亮,我想奶奶了。奶奶很爱我,她知道我喜欢吃饺子,每次都给我包饺子吃,夏天,她带我看月亮看星星,给我讲故事。搂着我睡觉。

我上学后,就很少去奶奶家了。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带我去,奶奶那个村子没有公交车,我自己去不了,爸爸妈妈说: 等过年带去看奶奶。

师:感谢欢欢给我们呈现了如此美好深情的画面,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小女孩依偎在奶奶的怀里的情景,啊!温暖的亲情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不管在生活中遇到怎么样的风雨,记着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家,那里有你最亲的人。孤独时回到那里找回温暖。

[李欢欢这个孩子是一个比较内向、悲观的孩子,感情比较细腻。脸上常常挂着忧愁,她回忆了自己和奶奶的往事,表现了对美好童年的追忆。在语文课堂上,我鼓励她发言,鼓励她表达自己的情感。我肯定她的细腻,鼓励她读书,希望她变得有思想有内涵,书可以帮助她走出孤独,表达情感可以降低她的忧虑。最近我推荐她为初中学生做了读书交流经验介绍,希望她能够把读书的感受分享给别人,站住演讲台上,我希望这个忧愁的女孩能够开出自信的花朵]

个性化解读(2):赵岩新

 

师:赵岩新,你是因为哪首诗歌产生联系配了这副图?

赵:萧红墓。

师:萧红墓?里面没有写到雨啊?哪里有联系呢?

赵:看到萧红的坟墓这几个字我想到了2004年,我的父亲去世了。那时候我才4岁,我不知道我爸爸去了哪里。我到处找我爸爸,我记得那天下着雨,我找不到我爸爸了。[听到这里,我的心酸酸的,泪盈于目]2008年,妈妈带着我离开了爷爷奶奶,和后爸爸结婚了。离开爷爷奶奶的时候他们很难过。

[这时候,我的眼泪快要流下来,于宗潇两眼红红的。男孩们都表情凝重,班里一片静寂。]

师:在我们班级里,有些同学失去了妈妈,有的失去了爸爸,有的同学很幸运,爸爸妈妈都陪伴在身边。李老师也是幸运的一个,我的爸爸妈妈身体还健康,我有时候回到家里还像小孩子一样任性,在爸爸妈妈面前,我还是孩子。如果有一天爸爸妈妈离开了这个世界,我就再也没有人当我是孩子了。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父母在身边的每一天。我们班级里的每一个人都要互相照顾,互相关心,好吗?赵岩新和后爸爸的相处其实是很不愉快的,平时他会有冷漠的表情,其实是在掩饰自己内心的脆弱,表现出自己对一切不在乎的一面。是不是?

赵:沉默地点点头。

师:今天这节课结束的时候,我们一起互相抱抱好不好?

于是班级9个人紧紧拥抱,把赵岩新抱在了中心,我摸摸他们每个人的头。我对赵岩新说:李老师抱抱你吧,你就像我儿子一样……这节课在温暖里收尾。

[赵岩新这个孩子有着不幸的童年,他很小就失去了父亲。后来母亲再嫁,他和继父的关系不好。所以他对家的情感很浅。来自家庭的爱给予得不够,使得他孤独、逆反,在学校里,只要同学和老师摸了他的逆鳞,你会看到他怒发冲冠的样子,无论你讲的道理多么正确,他都听不见去,他是一块冰,需要爱和温暖陪伴。因为对于赵岩新情感教育的目标就是让他感受到集体的认同,老师的肯定,大家的关爱,让他感到自己不孤独,我是被爱的,我是美好的,我是值得的。而不是被冷落,被抛弃]

   个性化解读诗歌,把诗歌的内涵和生活的外延紧紧联系在一起。打开门,走向广阔的情感世界,那里有鸟语花香,那里有真情流淌。不妨在语文课堂上设置一下情境,让他们从教室里走出去,走近生活,走向心灵,去触碰,去交流,去感受来自其他生命那些友善的回应!让语文给予孩子生命的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