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教师发展>课堂教学>正文

克服胆怯心理,培养学生自信心

发表时间:2018-11-30 阅读次数:1205 作者:李彩芬

                    克服胆怯心理,培养学生自信心

A,我校六年级的一名女生。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学校纪律,但学习能力较弱,思维不够灵活。平时课堂上,小A同学总是默默无闻地听讲,从不主动回答问题。一次家政课上,我让小A上台展示平针缝法。上台后,小A头埋得很低,手一边缝一边抖动,我注意到,她的脸比以前明显红了,连嘴唇都在发抖。课刚结束,小A就趴在桌子上,指指肚子告诉我肚子痛,我心存疑惑,刚才不还好好的吗?难道是紧张的?于是,我打电话给小A妈妈,把孩子的情况反映给家长,也趁机了解一下孩子的情况。小A妈妈告诉我说:“孩子不急着上医院,她从小胆小,一紧张就肚子痛,一会儿就好了。”果然,大约过了十分钟,小A告诉我,她肚子不痛了。一个已经上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上讲台向同学们展示不太熟练的缝法,就紧张得肚子痛,将来她怎么走进社会,怎样面对聋生所面临的各种困难?

A的胆怯行为引起我的思考,作为老师,我该如何帮助她克服胆怯心理,从而自信地去学习、生活呢?

首先,我又拨通了小A妈妈的电话,了解小A在家的一些情况。从电话中,我了解到小A因为耳聋,从小胆小自卑,不愿走出家门,怕招来旁人的嘲笑,更没有可以一起玩耍的朋友。我告诉小A妈妈,要多关心、帮助她,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正确的引导,鼓励她多走出家门,提供与外界接触、交往的机会,让小A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无拘无束地、开心地生活。

第二,我让小A做我的手语老师。我把我每天想学的手语记录在本子上,一有时间就去请教小A,小A总是很认真地教我,遇到她也不会的,她就先去请教其他同学,自己弄明白之后再来教我。这样,我几乎天天都和小A接触,我发现她开始变得热心、主动,脸上有时也会挂着笑容。

第三,课堂上,我给小A提供更多的回答问题和展示交流的机会,也经常表扬她的认真与专心,并告诉她现在只是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只要用心努力一定会进步的。在我的鼓励、表扬之下,同学们对她投以赞赏的眼光,她自己也似乎自信了许多,有时会主动举手发言。

学生胆怯心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它的心理改变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各种方式去帮助他们逐渐克服这种胆怯心理,让他们更加自信大胆地行走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