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脑进入课堂,转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以聋校自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5课《幸福是什么》为例,浅谈我对平板电脑的使用。
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复习旧知 设置了看拼音写汉字和课文简答两道题,在这里,教师用教师提问将题目发送给学生,学生做完后,教师可查看主观题统计,当堂反馈评价。以往的课堂中,教师只能与发言孩子交流,但现在,通过平板,教师就可以和每一个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之后进入到课文新授环节,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感知大意,了解幸福。齐读课文后,学生开始思考问题,教师将课文相关段落发送到学习平板后,再把PPT滚动到出示问题页面,让学生在平板上用涂鸦画出相关句子,然后提交。之后,师生进行交流。第二部分是合作学习,理解幸福。采用小组讨论,组内代表总结的方式。教师将相关问题用教师提问发送到学生平板上,学生在总结时,可用涂鸦,打字或拍照的模式进行操作,因为手写模式使字迹模糊不清,所以不建议使用。组内代表将讨论结果记录在学习平板上,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讨论完毕后,迅速提交,师生进行交流。第三部分是升华情感,感受幸福。学生写下让自己感受到幸福的事,提交后,教师进入到主观题统计,双击学生写的话,即可在大屏幕上展示学生感受,让学生评一评,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同时加深对幸福的理解。
最后作业布置,自主学习。分为必做和选做两部分。必做作业中有收集幸福佳句名言的作业,教师可打开网络,学生利用平板进行搜索。
平板电脑好处多多,但有些地方需要仔细研究和思考。首先,学生初次接触学习平板,对其很有兴趣,但课堂上并不是所有时间都在使用。不操作平板的时候,个别学生会不由自主地看平板屏幕,分散注意力。其次,课堂时间分配需更加缜密,对每个问题,学生所需的思考时间要更加充分,才能在平板上写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