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反思之教材分析部分(一)
发表时间:2015-01-09 阅读次数:7828 作者:米伟
人教版《生物学》教材开始启用新的版本,包括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我校七、八年级以及高一生物随之全部开始使用新版教材。新教材对部分教学内容有了较大的调整,下面就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了解生物圈》进行章节分析。
本章是第一单元的第二章,是学生学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等单元的必要基础,因此了解生物圈,初步建构生物圈的概念,在整套教材中具有奠基作用。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将原先的5节重新调整编排,改为3节。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实际上这三节都是在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揭示生物与环境是如何构成统一的整体的,只不过是在不同的水平上探讨:第一节主要是在个体水平上,第二节是在生态系统的水平上,第三节实在生物圈的水平上。这样由浅入深、从局部到整体、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逐步构建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概念。
考虑我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对于新教材的教学进度不能按照教学参考建议进行,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的整理与规划。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需要分成3课时来学习,第一课时首先了解环境的概念,明确环境并不仅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的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其次要让学生通过分析小麦的生长来自主探究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第二课时则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集中解决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如何影响生物。第三课时在学生认识到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的同时也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同时也能影响环境。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这一节包括四部分内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第一课时通过各类活动解决问题:什么是生态系统?其组成和结构是怎样的?第二课时主要解决问题:生态系统是如何维持整体性的,即具有怎样的内在机制?这样引导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生态系统的认识。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先介绍生物圈之大,再介绍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最后引导学生分析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生态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预计需要一课时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