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一个班的时间越长,发现和这个班的感情越深,师生之间感情融洽,配合默契,上课是一种享受。怎样走到今天的呢?想一想还是受到李镇西校长的启发。
一直以来听说“蹲下来和学生说话”,想当然狭义的认为说话的时候眼睛要与学生平视,以为这样就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但是当我看到李校长写的文章时,让我突然顿悟,原来“蹲下来”不只是动作的层面,而更重要的是心灵层面。
如果一个老师放不下自己的架子,就谈不上与学生真正的平等,也走不进学生的心灵,更谈不上从心里尊重学生。
对教育者来说,培养学生的平等观念,与其说是煞费苦心的教育,不如说是潜移默化的感染,即通过教师本人心灵深处平等意识的自然流露,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老师走进课堂,学生起立齐声说“老师好!”老师也应该真诚地鞠躬回应“同学们好!”需要帮助的学生被叫到办公室,教师首先应请他坐下;校园里师生相逢,老师应主动招呼学生,或者面对学生的问好,教师也真诚地问学生好;课余,教师和学生不妨一起嬉戏娱乐……这都是自然而然的体现出师生尊严上的平等。
教师要在心灵深处平视学生,即从“肢体的蹲下”转变为“心灵的蹲下”,相信当老师的心真正“蹲下去”了,一切教育问题也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