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教学之声>教育科研>正文

打造高效 愉悦课堂-----语文二组“同课异构”之《端午的鸭蛋》

发表时间:2013-07-02 阅读次数:8996 作者:张颖

职专二年级的邵乃红老师和秦悦华教授的是《端午的鸭蛋》,与高中不同,两位老师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只分析了课文的第一部分。邵乃红老师以“复习旧知”导入,之后学生边读课文边找风俗,还写到了黑板上。老师又出示相关图片,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在“与文章亲密接触,表露独特体验”这一环节,老师出示了一个“我喜欢文中         这一风俗,因为         的句式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填空,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之后的“民俗家谈风俗”的视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段视频的内容非常适合老师所教的工艺班的学生,由此可以看出老师的良苦用心。秦悦华老师以“复习旧知”导入,之后播放了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是课文的配乐朗读,优美的动画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家乡端午的风俗,非常适用于第一部分的教学。让我印象更加深刻地是老师让学生回答“你对哪个风俗感兴趣?”这一环节,老师请一位学生读课文时,这个学生一字一顿地读,老师给他指出了错误后,自己先示范了一遍,再让学生读,结果学生还是错,老师就又指导他读,直到读对了为止。正如老师所说,语文课不仅仅是学习课文内容,更重要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这位同学会记住课文的正确读法的。最后,老师从课文前的“导读”中引出了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为这节课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六节课,六位老师,六个人的智慧,六种不同的风格,六个人的精彩。肖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以后每人只有1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之后各自有两个思想。“同课异构”很好地为这句话作了诠释。这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尝试,不仅激发了我们的教育智慧,提高了课堂的时效性。只要学生能受益,能爱学语文,能提高语文素养,为什么不呢?

撰稿及摄影:张颖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