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的高三复习开始了,从以往长春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的高考语文考试来看,150分的题目中有60分是作文题,占了近半壁江山。而作文又分小作文和大作文两类,小作文是写应用文或综合性语言交际类文章,大作文命题范围较广,并已经从过去的命题半命题作文渐演变为话题作文,知识含量不断增加。
写作是学生一种思考的表达,一种有条理的思维超越,作文能力的高低是语文水平的重要表现。对于听障学生来讲就更加重要了。高考是“成也作文,败也作文”,作文复习不容忽视。想要作文水平提高,不能一蹴而就,投机取巧,而一味的猜题押宝,提供一些相应的经典论据,印发一些标准化范文,让学生背背是不可取的。需要咱们这些教高中的语文教师从高一起就对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所了解,并制定一个长期宏观的计划,例如如何将句子说通顺,怎样确定中心,怎样做才算详略得当,积累一些通俗易懂的写作素材,背诵一些名人名言等。这些内容我在高一高二时就对学生有所涉及,到了高三就可以让学生在写作文中整合提高了。
开始复习后的第一节作文课上,我没有讲具体的题目,让学生来写,而是先给学生们讲解了历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规律,明确了作文复习的方向。然后我给学生讲解了,老师是怎样批改作文的,我记得以前有个学生问过我,袁老师,我的文章为什么扣16分?怎样写就不扣分了?我想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疑问吧。我结合彭琴写得《难忘的中秋节》,讲解了作文批改的三个步骤,评定作文水平的三个层次。比如,如何达到作文的基准分(不走题,三基本),作文如何审题?作文如何小题大做或化大为小?作文的材料哪里找如何用?怎样写好开头和结尾?怎样在作文中进行细节描写,设置亮点,力争拿到发展分。这样学生从一个被动的写作者转变为有判断能力的作文评定者,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能审视自己的文章。我又让学生根据上课所学的内容,来找自己所写的《难忘的中秋节》一文的优缺点,优点加分,缺点减分。虽然也出现了姜晓赟这样,批改到最后一分不扣,反而加分的情况,但是让学生实践自己所学知识的目的却是达到了。在后面的作文复习中,我也不断的强化作文评定标准,让孙宜青,王鑫菊等学生不丢基准分,争取发展分,让彭楠楠,姜晓赟等同学每篇必有创意分。这样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避免了学生疲于应付,或是从网上下载抄写的情况,让学生和自己比较,有进步我就积极鼓励。
另外,我还重视作文举一反三的训练,写作文就要实实在在动笔,不一定完篇,也可进行作文提纲的训练,学一学“一题多纲”,训练文章框架的搭建。好好梳理自己过去的作文,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我班学生没有写提纲的习惯,看到题目提笔就写,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经过几次痛苦挣扎的操练,才培养出了写提纲的习惯。写出了一篇文章,讲评完了以后,再给学生讲解一下这篇文章还可以写在那些题目下。比如《难忘的中秋节》,成文后,我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写《节日》、《难忘的----》或者《亲情》等话题的作文时都可以运用,并将开头和结尾的修改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写一篇文章就可以复习相关类型的文章。我还让学生把自己高中以来特别是高三以来的得意之作找出来浏览,有可能的话进行修改、创新。这既是一种练笔,也有可能在考场上把它“牵”到考卷的题目上来。
作文的提高需要实实在在下苦功夫,日积月累,勤于思考,勤于笔耕。高三学年,学习任务重,时间紧,但我还是给学生布置了阅读的作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必要的阅读,从阅读中借词、借句、借意、借表现手法,为自己写作服务。阅读面可以小些,如《读者》《思考与智慧》等刊物,《智慧背囊》《时文选萃》等书藉,作文选集等,都是能在较短时间提高作文水平的好材料。
总之,高考作文复习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