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教师发展>书香校园>正文

《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读后感

发表时间:2011-10-25 阅读次数:1876 作者:林瑛

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读后感

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一书,我深深地被蔡校长的人格魅力以及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不断探索的执着精神所感动,教学革命是蔡林森多年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之谈,凸显了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的拳拳之心。

全书分五章,开篇介绍蔡林森的成长历程,结语是专家们的评述。洋洋洒洒几十万字,详细地介绍了先学后教的应用价值,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它的操作方法,理论基础等等。

蔡林森经过20多年探索实践、在思洋中学开花结果、又在永威不断丰富创新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基本分为4个模块,8个小环节:辅助环节(约一分钟),先学(约15分钟,包括读书看书,检测练习或提问),后教(约10分钟,兵教兵、师生讨论),当堂训练(约20分钟)。从这个教学模式里不难看出,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整堂课教师讲的时间只要短短的几分钟,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便是以学生自学、自己练习为主。

蔡林森认为,效果是评课的唯一标准,效果好的课就是好课,效果好的标志就是全过程让学生积极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这里的效果,既包括知识方面的要求,也包括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求;既包括课堂教学中每一环节的阶段性效果,也包括一堂课的终结性效果。

蔡林森在书中介绍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操作要领和细节要求。教学法中的每一环节任务明确,操作要领具体,要求翔实,课堂评价、衡量的标准统一而又明确,极富操作性,并且各个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都有教学示例,极具可学性。但是正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在序中所说的那样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不是万能的,总是在某种场合适用,某种场合不适用。但其精神实质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传统教学中老师的越俎代庖”,这些都是应该大力提倡的。“我们来理解‘先学后教’也是因人、因地而异,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科也是不一样的。但总的精神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脑子里有问题、有矛盾,后再听老师讲解才能理解得深,掌握得牢。先生的话让我明白了对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应当采取的方法,应该领悟其真谛,学活、灵活运用该教学法。别人的经验是方向,但不是方法,机械地模仿只会使自己走入误区。特别是我们的教育对象为听障学生,具有其特殊性。我们学习洋思,但不是照搬洋思,学习后我们应该形成自己教学理念,借鉴、形成自己一套适合于听障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才是真正的学习,这才是真正的学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