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教师发展>课堂教学>正文

彩墨的历史与生活的美

发表时间:2011-10-18 阅读次数:10003 作者:黄艳

 

看了聋人画展,感触最深的还是彩墨画,彩墨画也是中国画的一种,是以水墨画为基底,在其上敷色、点彩,使画面较之水墨画在色彩上较为丰富、明快、鲜亮。

  它的特点是以墨色为主,以墨显色,以色助墨。

  在此,不妨说一说彩墨画的来历,1949年以后,随着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要求的提出和苏联油画教学体系的引入,以中央美术学院(在国立北平艺专的基础上于19504月成立,院长徐悲鸿)为例,这一变革的直接后果就是原先的西画分别成系(1954年成立版画系,1956年成立油画系)。由于以写意为主体的传统中国绘画不具备像古典油画那样的天然的现实主义风格,为求形式逻辑上命名的对等,原先的国画变成了彩墨画系1953年成立,1958年复改称国画系)。至此,彩墨画油画”“版画”“连环画等等被规定成为学科分类上同级的画种。

近些年来,中国画创作异彩纷呈,争奇斗艳,各种绘画流派和作品个性不断地推动着中国画向前发展,特别是当代西方艺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画坛,中西文化的撞击与融合已成为现实,当代中国画的创作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近些年来也吸取了不少西画、水粉、水彩画的绘画优点,而融合在了中国画创作的笔墨中,已成为一种新的风格和绘画语言,为这个时代的发展传递着时代美的信息,影响着这个时代与其同步发展。

目前,国内中国画的画家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学院派写实而工细的创作风格,他们有较强的绘画功底和表现技法,以继承传统而死守一道,不敢创新和突破常规的形式法则,只把传统中极为规范的程序性技法应用到现实创作中,使其面貌仍然停留在原来的视觉效果上。

另有一类画家他们没有接受过美术学院的正规教学和训练,既不学传统,也不讲美学的形式法则,而第三类画家他们不满足于掌握传统技法,一方面博采众长,吸纳西方艺术精华,把传统笔墨的内涵拓展延伸,集各家所长,把传统与现代,工笔与写意,笔墨与色彩,时代与创新紧密地联系起来,因而创作出了优美的绘画作品,由此想到,从生活方面出发,开创新的技法关系着艺术形式的完美及出新,学习彩墨画除了掌握传统笔墨技法外,必须探求其他表现技法。通过对自然界及日常生活的体验观察,从中受到启发,探求出新的技法来,更好地反映生活,提高艺术品位。

聋人协会的朋友们以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的观察和理解,绘制出了独特的艺术作品,他们的理解和表现有着对生活深深的烙印,这种现实的造型表现手法渗透到深活题材的方方面面,既符合彩墨画的历史规律,又有自己见解,这是非常可贵的。由此想到,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是很重要的,观察与造型的结合能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