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六日,星期六。早晨五点半左右我就起床了,兴奋的睡不着。因为今天我们要和老师一起去中山路的劈柴院参加活动。我从来没到过这地方,据说这是个百年老院,一路上,我在脑子里想象着它的样子……
到达目的地,抬头仰望劈柴院大门上方,果然写着“1902”,真不愧是百年老院。门旁有一尊铜塑:在一中年男子的脖子上骑着一个脚穿虎头鞋的顽皮孩童。一看就知道是爷俩,他们笑得那样灿烂。显然人们被这“历史”的味道吸引了,纷纷从四面八方拥来,一睹它的古色古香,感受它的沉淀与厚重。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直奔“江宁会馆”布置会场,门并不大,走过一段长廊,便到了一个庭院。这里明朗开阔,四周的房屋,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施工的繁难可见一斑,这难道不是前人留给我们的艺术吗?与长廊相对处有一戏台,两边的栏杆是大红漆的,戏台的上方是飞檐状,横檐上嵌有菱花格纹并施以彩画。在它的右前方是一代宗师“马三立说相声处”,至今保留完好,可见人们对他的崇拜。对于我也只是在电视里看到马老的音容笑貌,而今天我也装一回老者好像回到了那个年代。戏台的正前方摆放着四腿方桌,每桌配有四条长凳,整齐有序。由此再向前,偏右侧,便有一山水池,虽然不大,但“鱼翔浅底,直视无碍”。与之相对的左侧,有很多叫卖,吃的、玩的都有,很丰富。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进行才艺展示,你们说,我能不激动吗!
游客把会馆围了个水泄不通。我们的才艺受到了大家的啧啧称赞,我专心致志地制作着电烙画,最后把完成的蛋雕送给了三位客人。临走的时候我还把自己坐过的座位与周围的事物做了比较,我要记住这个位置。也许百年后……我幻想着。
中午,我们来到“古街人家”。同样的饭菜,在这里吃着格外的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