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教师发展>课堂教学>正文

3月优秀教学反思——相龙娟

发表时间:2013-05-03 阅读次数:296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是鲁迅先生在40多岁的时候写的,回忆了童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自由快乐的时光。虽然题材贴近学生生活,但因为班里城里的孩子比较多,加上这个时代的孩子多电脑游戏,较少走进大自然中去感受草木虫鸟的乐趣。因而在备课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生活中的见闻来体味童年的乐趣。

课文第二段是这节课的重点,我重在引导学生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体味其中趣味。

一、回顾旧知

1、课文讲了什么事?请你按照人物、时间、事件、情感的顺序来加以概括

2、百草园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二、品读赏析

(一)自由朗读第一段,说一说

百草园是个怎样的园子?可以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二)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1、从课文哪些地方你能看出这里是“我的乐园”?(圈点勾画)

请学生上台来画,并说说自己的感悟与理解

李帅帅: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师:文中写了哪几种趣味?

李帅帅:(画)

师:写了几个方面?

李帅帅:四个方面

师:请你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出来,写到黑板上。(板书)

你觉得哪个方面最有趣味?说说你的看法。

李帅帅:有时会碰到斑蝥,倘若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我觉得很刺激,如果我也能玩玩就好了。

2.谁还想上来划一划,说一说你感受到的乐趣?

生:拔何首乌根,接连不断地拔起来,很有趣。我觉得作者小时候很可爱。

生:翻开断砖,找虫子。

3、这一段中除了写泥墙根的趣味,还写了哪些乐趣?

生读:不必说……也不必说……

师:想象一下,碧绿的菜畦里种着哪些菜?童年的鲁迅在菜畦里会做什么?

苏峰:菜地里种着白菜,大头菜,韭菜,葱,萝卜,还有西红柿。他玩累了,就会摘柿子吃。

师:说的真好,那能不能让语言再丰富一点,说一说他在菜畦里游玩的情景?

苏峰:碧绿的菜畦里种着辣椒、黄瓜、西红柿,鲁迅玩累了,就摘下一颗鲜红的西红柿吃起来,真甜啊!

师:好,比开头丰富了许多。哪位同学能加上形态和颜色的描写,比如什么样的白菜?什么样的葱?再来说一说?

陈宁:菜畦里种着红红的辣椒,翠绿的黄瓜,圆圆的大白菜(大头菜),长长的茄子

其他生:萝卜、菠菜、大蒜……

师:同学们的语言真丰富,让人如身临其境,也感受到了在菜园里游玩的乐趣。

那我们继续寻找,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很有乐趣?

韩栋:光滑的石井栏

出示图片:围绕栏边的风景,如果是你,你会在那儿玩什么?

韩栋:捉蝴蝶,找虫子,拔何首乌的根……

赵智程:他会爬到高大的皂荚树上玩。师:爬上去干什么?赵:捉鸟,捕蝉,看看人家院子里有什么好玩的(李帅帅补充)

李倩楠:他会摘紫红的桑椹来吃,味道又酸又甜,好吃极了!

师:请你用连贯的一段话,将这几句话串联起来,描绘出作者游玩的乐趣。……

师小结: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一节描写的景物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植物

师:小小的植物都能给作者带来这么多乐趣,那动物呢?

生齐读: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师:你们小时候也有过这样的乐趣吗?谁愿意来说说?

王誉霏:我小时候捕过蝉,觉得很好玩。

丁春延:我小时候喜欢钓鱼,和哥哥用网捉了二十多条。

宫帅:我和爸爸摘葡萄,有鸟也来吃葡萄,很奇怪。

……

师:同学们的童年生活也丰富多彩,拥有很多乐趣。那我们思考一个问题,这么多景物,这么多趣事该怎样把它们连接起来呢?观察一下课文,作者用一个什么样的句式?

生: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师:重点写了哪个地方的景色?

生: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师:谁能运用这种句式来说一段话,描写一段景物?可以结合刚才大家说的那些景物,也可以发挥想象来说。

……

师:对比一下,同学们描写的景物和课文中描写的景物,谁写的好?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引出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把握本段的写作顺序。

小结:这段景物按照从高到低,从植物到动物,从局部到整体的写作顺序,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百草园丰富多彩的动植物所带来的乐趣,的确是“我的乐园”。同学们在写景物的时候也要学习这种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附学生课堂小练笔:

李帅帅:不必说晴朗的天气,金黄的田野,清澈的小河;也不必说大雁向南方飞去,一行一行的,排列整齐;金黄的稻子,秋风一吹就像大海的波涛,美丽极了。单是田野里农民伯伯劳动的场面,就是一道忙碌、快乐又美丽的风景。

丁春延:不必说碧绿的树叶,五光十色的花,低矮的小草;也不必说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好像多多飞舞的花朵,燕子梳理着美丽的羽毛。单是孩子调皮玩耍样子,就足以让人心情舒畅了。

教学反思:

景物描写对于听障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听力的阻碍,他们听不到或听不清自然界哪些美妙动听的声音,风吹落叶,昆虫弹唱,鸟儿低语,单靠视觉的观察很难触动内心的情感,也就谈不上对美的审视和感叹。这节课我以课文原有的景物为圆心,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去拓展思维,发挥想象。比如“碧绿的菜畦”就带给我们无限遐想:菜园里种着什么样的菜?辣椒,萝卜,茄子……小孩子玩累了会在里面做什么?摘柿子吃,找虫子,看蜜蜂采蜜……这些看似简单的描述将学生无形中带入了真实的生活中去体会菜园里所能得到的乐趣。当学生的兴趣再让他们深一步地去说说自己童年的乐趣,体会这么多景物,这些趣事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将它们串联起来才能成为一篇好的文章。然后带领他们去观察句式,学习用这个句式把刚才说的内容连成一段文字,并通过对比的方法评价自己说的与作者写的,明确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重要性。课堂小练笔我进行了个别化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写作水平,分了三个组:一组的学生用这个句式来造句;二组的学生模仿书上的排比格式,用句式写一段话;三组同学自由发挥,选择一个固定的场景,运用句式重点写出“单是……就……”的内容,写成一篇小短文。只要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哪怕说一句,写一句,他们心中就多一份对自然的向往,多一份对美的追求,对文本的理解也就不那么生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