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的眼眸明亮而深邃-----《故乡》授课反思
语文课是人文的课堂,在一篇篇著名作家的笔墨著作中,我引领着孩子们徜徉其中,或品味其妙语佳句,或体悟其真情实感,我们常常陶醉在作者创造的意境中,为那情感染,因那理感同身受,正是在这样一天天的渗透熏陶中,孩子们走出懵懂,走出思想的桎梏,也走出我们语文课的一个灵动的境界,继而渐进,走向沉甸甸的思考,又在这份思考中走向深邃!
《故乡》就是这样一篇很值得咀嚼的小说。作品写于192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人民正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思想上被禁锢,经济上被剥削。作者塑造了闰土这个农民的典型。也塑造了杨二嫂这个小市民的典型。导入新课的时候,我先请同学回忆历史事件,在文章写作的年代,中国发生了哪些大事—甲午海战、马关条约、辛亥革命、火烧圆明园----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们联系背景思考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内涵意义。课堂上在体会人物性格的时候,我们主要采用了表演法,让学生去朗读课文,合作探究,理解人物性格,在表演中加深理解人物性格---表演少年闰土捕鸟的动作、表演抓猹理解人物的聪敏可爱。表演中年闰土和我的重逢来体会中年闰土的麻木贫苦因循守旧。表演杨二嫂的语言动作体会她的尖刻泼辣自私贪婪。在阵阵开心的笑声中学生们体会到人物的不幸与悲哀,也体会到人物背后那个深刻的主题-----个人是社会的一枚棋子。体会到整个时代整个社会对人民经济上和思想的剥削和摧残,也清晰的看到了鲁迅先生挖掘出的人物悲剧的思想根源---封建思想在作祟。
这篇课文讲完了,可是对于鲁迅所抨击的封建思想对那个时代人民思想毒害之深的认识还在延伸。我马上想到了另一篇小说《祝福》,当年我读《祝福》的时候,被小说里对祥林嫂的描写而打动,为她凄惨的遭遇难过。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四爷、柳妈一群人物闯入了心间,久久徘徊不去,祥林嫂的悲剧是怎么样的一个悲剧啊?这是怎么样的一群人啊?我记忆犹新,那种强烈的灵魂的撞击,让我突然明白了:鲁迅当时为什么要弃医从文,为什么要深挖中国人的劣根性!他暴露的是问题,要深挖的却是问题背后的思想根源!
可是,这么有深度的小说,他们能看懂吗?我拭目以待。我布置了阅读《祝福》,写读后感的作业。作业收上来了,哈哈,果然,基本都没有看懂,最多提到封建思想压迫中国人民,残害中国妇女,但是他们根本不知道为什么怎么样残害了中国人—乃至中国妇女?说得是一团迷糊。于是,我决定上一节日记指导课,上课时我抛出六个问题:
1、祥林嫂婆婆为什么要卖掉祥林嫂?这不是人贩子吗?为何没有人抓她?
2、祥林嫂为什么要逃跑?为什么在第二次结婚时要撞在桌角上?
3、鲁四老爷家对祥林嫂前后来到的态度有何变化?
4、柳妈他们是不是坏人?那这么可怜的祥林嫂他们为什么看不起她呢?
学生们一下子愣住了,这些问题该怎么回答?我看到了他们沉思的眼睛,开始回答了,驴唇不对马嘴,她们知道祥林嫂撞墙却不知道她撞墙的真正问题所在,知道是反抗,却不知道这个反抗是建立在什么样的思想基础之上的。我给他们讲了在封建社会里,女子出嫁前从父,出嫁后从夫,父亲和丈夫就是自己的老天爷,说什么听什么。不能违背。丈夫死了,要守寡,听儿子的,没有儿子的,听公公婆婆的。没有自己的人身自由,所以祥林嫂的婆婆在她丈夫死后能够做主卖掉自己的儿媳妇。祥林嫂再嫁时坚持不嫁,不是因为他不喜欢第二个丈夫,而是封建思想使她抱着从一而终的思想,柳妈、鲁四老爷之所以不同情她的遭遇,看不起她都是因为她再嫁了,“不清白了”,生发开来,我们谈到了现在有时候还能看见的烈女坊,贞女坊等等,谈到了胡适的母亲为何没再嫁。等等--------这样看来,祥林嫂的悲剧是整个社会造成的,如果祥林嫂生活在今天,她会这样吗?学生纷纷摇头!我顺势布置了第二篇日记《今日之祥林嫂》,第二天,作业收上来,我笑了,学生们想象奇特,日记精彩纷呈,叫人目不暇接!现附上打印出来的几篇:
《今日的祥林嫂》 刘琦洋
祥林嫂从腐败黑暗的革命旧时代穿越到了今天的新时代。她在现代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阳光明媚的一天,祥林嫂被刺目的太阳照着,她睁开了朦胧的眼睛,看到周围的环境,睁大了眼睛,嘴张成“O”,说:“这是哪儿,我这是在哪儿?”祥林嫂穿越进了新的世界,她不知所措。正好一位年长的老爷爷走过来,他正准备去晨练,看到祥林嫂这样子,便好奇地问:“你怎么穿这样的衣服,你这是在拍戏?”祥林嫂面相呆滞地说:“这里是地狱吗?我死了吗?”老爷爷哈哈大笑地说:“这里不是地狱,你也没有死,这不是好好的吗?”祥林嫂不解地说:“这里不是地狱,那是哪?你们穿的衣服好奇怪。”
老爷爷说:“这里是北京城”祥林嫂拍了拍身上的土,便站起来,感谢老爷爷。她心想:“我没死,老天待我不薄,我得去找活干去”她走到一家饭店,她走进去,老板娘过来说:“你来干啥?走,走。”她说:“我是来找活干的。”老板娘说:“那你会干什么呢”她说:“我会干很多的活,样样都行。”老板娘打量了祥林嫂一下,说:“身子骨还行,得,就在这干吧!包吃包住,工资一月一千。”祥林嫂高兴地说:“谢谢。。。谢谢。。。”
说完便跟着服务员走向员工宿舍,大家看到她这样子,很排斥她,但有一个女孩对她很好,她叫菊红,是普通的东北农民,来北京打工。在这段时间,祥林嫂在菊红的帮助下,懂得了如何打扮自己,如何在社会生存。和平常人没什么两样了,大家都因为她的变化,而愿和她做朋友。祥林嫂对菊红说:“真是谢谢你,没有你,就不会有现在的我。”菊红听了这句话,说:“谢啥呢?你是俺的朋友,怎能不帮忙呢?你说是不?”菊红爽快的一句话让祥林嫂很欣慰,她心想:“这社会真是好啊!我那社会真是没法说了,唉~~”菊红带过来一个小孩对祥林嫂说:“这是我的儿子。”让儿子给祥林嫂问好。祥林嫂看到菊红的儿子,想起阿毛,她泣不成声,流泪满面,菊红看到他这样子,说:“这是咋了?怎么又哭了”他一边安慰着一边地说。祥林嫂说:“我想起我死去的儿子了。”菊红惊讶地说:“哟,都怪俺带儿子,要不然也不会让你回忆起这件事。”祥林嫂说:“没关系,已经过去了,我有你们这些朋友已经知足了,我活的很开心,我在这社会找到了尊严,让我明白了这世界是有多么美好啊!我再也不会像以前的社会一样生活了。”便张开双手拥抱了菊红。
祥林嫂就永远生活在这里了,她说她很快乐!
《今日之祥林嫂》王利佳
我看了《祝福》这个悲惨故事后,我很同情祥林嫂,现代到了社会主义,不知道祥林嫂现在过得怎么样?
九月的一天,我们在青岛中心聋校上课,我们认真得听讲,突然一位衣着破旧,头发蓬乱,脸色苍黄的女人走进来……我们和李老师正在讨论祥林嫂的故事,李老师说:“祥林嫂真可怜是吗?”我们点了点头,:“是啊!真是好可怜啊!”姓林嫂走进我们教室,我们转过身子,看祥林嫂来了,我们眼睛睁得鸡蛋大!怀疑看错了,我摇了摇头,叹气得说:“不会是祥林嫂吧?”李老师仔细的看看那人,我突然发现她太像祥林嫂了!我吃惊了,果然是祥林嫂!祥林嫂一步一步地颤巍巍地靠近,跪在我们面前哀求说:“你们救救我好吗?救救我好吗?我死了丈夫、儿子,没有亲人了……”我们目瞪口呆地看祥林嫂,我很奇怪,心想:祥林嫂怎么来到这个地方了?我们好可怜她啊!祥林嫂叩了几个头,有气无力地对我们说:“救救我!” 我们赶紧扶起她,我们把校服给祥林嫂穿,把祥林嫂头发弄整齐,衣服也弄整齐。几个月后,祥林嫂头发变乌黑了,圆圆的脸,比以前漂亮多了。我们申请学校同意了祥林嫂在学校做清洁工,学校给祥林嫂一个月二千元钱,祥林嫂感谢学校收留她,把她留下做清洁工,祥林嫂说:“我在鲁四爷家打工的时候,一个月50元,现在学校一个月给我二千元。我祥林嫂会记住你们和中心聋校!一定会报答你们和学校的思情……”祥林嫂来到我们教室,对我们和李老师说:“谢谢你们帮助我找了一个这么好的工作。”我们微笑地说:“我们应该的。”……
《今日之祥林嫂》 李坤
祥林嫂默默的离开了这地方,她的灵魂飘进天堂。管理员在天堂的门口等死去的人来。祥林嫂躺在全白的地上慢慢地睁开眼睛,看到白云飘渺的天堂,说:“这是什么地方的,难道是我死去了吗?”管理员穿着白白的长袍,捧着白白厚厚的书和毛笔,他的鼻子挂着一个大眼镜,看起来是个圣洁又崇高的男人。他走到祥林嫂的身边,用礼貌的语气向她说:“这位女士,您好!这是天堂。我们欢迎你来到这里。”她听到了,把她的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激动地说:“我终于离开了那悲惨的生活,来到美好的天堂啦!”她说着,眼睛自然的流下泪来了。管理员知道她悲惨的生活,用怜悯的目光,告诉她说:“我这本书记录下了你在这世上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为你感到悲伤,所以我把你的灵魂招到这个圣洁的天堂里。请问你愿意吗?”她像饥饿的人拣到一个从天而降掉的大馅饼一样,激动不已地说:“我愿意……。”管理员笑眯眯地说:“起来吧!我带你去看看这里的环境,顺便让您熟悉这里的人们。”她站起来了,拍拍衣服的灰尘,整理好自己的衣服。她不想把洁白的天堂弄得不干净。她随着在他身后,一边走,一边观察,心里说:“这洁白的地方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的,真是太美好了!”万物的颜色都是白色的,它们有闪闪发亮,光亮照人,连我的心也变成白的了!
祥林嫂竟来要在天堂里过日子,你们猜:那些苦难的阴影还会留在祥林嫂心中吗?
总之,语文课堂的走向是不是应该深入下去,因文而异,它不以应试教育为目的。它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提高了学生洞察世界的能力。只要坚持下去,必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让语文课堂走向深邃!让思维的天空无限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