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校园动态>校园新闻>正文

【读书分享】蛤蟆遇见萤火:无声世界的疗愈诗篇——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有感

发表时间:2025-04-30 阅读次数:73 作者:青岛市中心聋校

 杨玉亮,中共党员,语文教师,于无声处聆听诗意,在手语间书写春风。六年间,他与学生们共同编织语文的梦境,用平等与自由绘就课堂底色。他以笔墨作舟楫,载听障学子渡过语言的瀚海,收获了学生眸子里闪烁的求知星光。他不求掌声如潮,惟愿以爱为壤、耐心为泉,让文学在静默中生根发芽。

 作为一名聋校的高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我时刻关注着学生的身心成长,致力于帮助他们在知识学习与心理建设方面都能有所收获。当读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感触颇深,书中以童话般的故事外壳,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诸多心理领域的关键理念与疗愈过程,这与我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工作有着紧密关联,引发了我诸多思考。

倾听,打开心灵的钥匙

 在故事里,苍鹭作为心理咨询师,耐心倾听蛤蟆先生的倾诉,没有急着下结论、给建议,而是让蛤蟆尽情表达自己的情绪、过往经历、对生活的感受等诸多方面。这让我联想到班级里孩子们,由于听力障碍,他们在沟通表达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很多时候无法顺畅地倾诉心事,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内心没有情绪波动与困扰。

 在日常沟通中,我愈发明白倾听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当他们通过手语、日记、游戏对话等多种形式诉说自己的烦恼,比如对高中课程的畏难情绪、和同学间的摩擦、对未来人生的迷茫等,我都要像苍鹭一样,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与专注度,用眼神、点头等方式给予回应,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被理解,如此才能逐步打开他们的心扉,为进一步的心理辅导铺垫基础。

自我觉察,迈向成长的第一步

 蛤蟆先生在咨询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对话,在苍鹭的引导下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模式、情绪反应背后可能隐藏着的过往经历影响、不合理信念等诸多因素。这一步自我觉察,是改变的开端。

 对于聋生而言,他们的成长环境特殊,容易形成一些独特的自我认知与行为模式。有的孩子因为长期受到特殊关注, 可能会产生过度依赖或是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也有的则会过度补偿,变得好强、易怒。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觉察,察觉自己内心的这些苗头,是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的关键。

 在语文课上,我尝试着通过课堂讨论、主题写作等方式,让学生们去思考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情绪问题,如 “和朋友闹矛盾时,你第一反应是什么?” 引导他们挖掘自己情绪背后的想法,以此开启自我觉察的大门。

爱与责任,心理疗愈的基石

 书中提到蛤蟆先生与父亲之间的关系。父亲那种高压、冷漠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蛤蟆先生心理上的困境,而在朋友以及心理咨询师的关怀、支持下,蛤蟆逐渐感受到被爱、被接纳,从而有了改变的动力。学生们普遍渴望爱与关怀,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部分孩子家庭关爱不足,来到学校后,老师和同学的接纳就显得尤为关键。

 班级生活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给予每个孩子足够的爱,无论是学习上的耐心辅导,还是生活中的细致关心,让孩子们知晓这里是他们温暖的港湾。同时,我也注重培养他们的责任感,通过班级各项活动任务分配,让他们明白自己在集体里有责任、有担当。爱与责任交织,给予他们心理的支撑,促使他们健康向上,避免陷入自我否定、消极情绪的泥沼。

行为改变,点滴积累的力量

 蛤蟆先生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并非一蹴而就地改变,而是通过一点点的行为调整,比如开始主动参与社交活动、尝试自己做决定等,慢慢走出抑郁的阴影。部分聋生在心理建设与行为改变上同样如此,不能期望他们一下子就能摆脱所有负面情绪、习得良好行为习惯。

 以语文课堂为例,洋芋常因学习内容难、无法准确理解内容,对上课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会哭泣。但在老师和同学的耐心帮助下,他开始做出微小改变。起初,他可能只是参与勉强互动,偶尔尝试回答简单问题,但随着一次次小小的成功体验,他的畏难情绪逐渐减轻,不再轻易哭泣,敢于直面课堂挑战,慢慢养成积极学习的行为习惯。

 这种改变背后,是他自身不断努力与外界持续支持的共同作用,每一次微小行为的调整都是在为心理转变奠基,最终实现从自卑、脆弱向自信、坚韧的跨越,走出负面情绪的阴霾,拥抱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与生活态度。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宛如一颗璀璨的启明星,于聋校班主任与语文教学的漫漫长夜中闪耀着智慧之光,照亮了我探寻学生心理成长的幽微径途。它让我参悟到倾听、自我觉察、爱与责任、行为改变这些生命要素的价值。那些细微的心理调节,宛如晨露滴入心田,无声润泽着学生的青春原野;那些关键的行为改变,则似天边舒展的霞光,轻轻散驱少年眉间的阴霾。

 我会继续将书中深邃理念,融入日常琐碎的教育实践——于晨读时分滋养灵魂,于课间片刻点亮希望,陪伴这些听障少年走过高中这段充满挑战的人生旅程,用无尽的爱与专业守护他们的成长轨迹。

 正如书中蛤蟆先生最终在阴雨森林中找到闪烁萤火般的生命意义,我也期待着见证学生成为自己人生的领航者,在无声世界里书写属于自己的璀璨诗篇。这份教育使命,炽烈而永恒,承载着对未来无限的期许与温柔的守望。


撰稿:杨玉亮

供稿:语文二组

审核: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