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弟学妹们,很高兴能跟你们说几句话!我是来自青岛市中心聋校2023届高三1班的李伟,在2023年成功考入天津理工大学。站在大学的校园里回望往昔,我深刻地领悟到,坚持堪称天赋的磨刀石,更是平庸与卓越之间的分水岭。如今我在大学已经度过了一段时间,有很多有趣的经历和宝贵的经验想和你们分享呢。
一、成长蜕变
2020,我从即墨普校初中毕业以后,幸运地来到了青岛中心聋校。起初我对这里一无所知,带着好奇和忐忑踏入校园。没想到,这里成为了改变我人生的地方。在一班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张蓓老师像一盏明灯,带领我们走进知识的海洋,教会我们认识世界,感悟这个虽不完美,但是一样可以精彩的人生。老师那些灵动的手势不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让我在无声中听见了最美的声音。
在这里,我不仅学会了用手语表达自己,更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改掉了许多坏习惯。母校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免费的校服、可口的伙食、舒适的住宿,还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们这些听障学生也能开阔眼界,拥抱更广阔的世界。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即使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只要心中有爱,依然能奏响生命的乐章。所以今天,我很想对向我一样经历的同学说,如果你想考大学,来聋校准没错!
二、高考逆袭
刚进入高中时,我面临着双重挑战:美术零基础,英语和数学也相对薄弱。在张蓓老师、美术梁老师和家人的鼓励支持下,我决心迎难而上。我拿起画笔,从最基础的线条开始练习。日复一日,我坚持临摹、写生,在失败中积累经验。渐渐地,笨拙的笔触变得流畅,空白的画纸开始有了生命力。同时,我也在英语和数学上下苦功:早起背单词,课后追着老师问数学题,利用碎片时间反复练习。虽然过程艰辛,但看到成绩单上一点点提升的分数,所有的汗水都化作了成长的养分。这段从零突破的旅程让我明白:坚持堪称天赋的磨刀石,更是平庸与卓越之间的分水岭。
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我努力调整四门功课的复习方法。美术方面:每天晚自习练习色彩和素描各画一张,保持并且熟练手感。语文方面:晨背古诗文,每天一篇阅读+一篇文言文,每周末整理作文提纲;英语方面:中午背50个高频词;数学方面:先复习所有的公式,特别加强练习基础题和中等题。我复习的秘诀就是早6-7点背记,午休(午休很重要的!),晚7-9点刷基础题和中等题,睡前复盘错题。保持节奏,劳逸结合!
三、大学生活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我的大学生活已经走过了一段路程。大学里丰富多彩的时光,有欢笑、有泪水,有挑战、更有成长。告别高中模式,在大学需要靠强大的自律方能开启精彩征程 。所以我不断告诫自己,不能懈怠,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入学到现在,我获得了多项荣誉。
这些是我从大一到现在获得的各项荣誉证书:
大学的专业课为我打开了一片全新的天地,让我的视野更开阔,创作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用Ps软件画静物
用ai软件制作logo标志设计

这些是我参加的设计比赛
我现在担任学院学生会学科部负责人、艺术团成员以及校青协志愿者。
这是我组织的一场院级活动:“学纳百川”英语词汇竞赛,我还担任了比赛的主持人。我还担任过一场院级辩论赛的主持人。这些活动经历增强了我的自信,也锻炼了我的能力。
我担任比赛主持人
这是我参加2024年中国残疾人广场龙舞推广活动,我不仅拿到了二等奖证书,而且还获得了“优秀运动员”的称号。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我无疑是幸运的,能在母校遇见众多良师。在此,真心向母校及学校领导老师们道一声谢谢!这份恩情我会永远铭记。衷心祝福母校未来更加美好、辉煌!也想对学弟学妹们说,大学是自我提升的黄金时期。学业上要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常去图书馆、参与学术探讨,筑牢根基;生活中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结交挚友。勇敢尝试新事物,挖掘潜能,让大学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再次感谢母校和老师们的辛勤培育!
撰稿:李 伟
供稿:教务处
审核:耿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