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青岛世界园艺博览园繁花似锦,樱花如云霞般缀满枝头,郁金香在风中摇曳生姿,为孤独症的自然实践课堂铺上一层温柔的底色。4 月 25 日,青岛市中心聋校抓住春天的教育契机,组织孤独症学生及教师走进这片生机盎然的 “自然教室”,开展以 “自然探索,点亮孤独心灵”为主题的户外情景教学活动。
春日小问答:在对话中触摸春天
“今天天气怎么样?” ,学生们看着湛蓝的天空,跟着念出 “晴天”。走到盛开的樱花树下,老师指着粉白的花瓣问:“春天的花儿怎么了?”“开了!” 学生们在提示下齐声回答。“有什么颜色的花?” 老师递出红色、粉色、黄色的花朵样本,引导学生观察世博园里的花朵。学生指着樱花脱口而出:“红色!” 老师立刻竖起大拇指。这样的问答不仅训练语言表达,更让学生将抽象的季节概念与眼前的美景联系起来。
国际园探秘与亲子春日赛跑
在老师与家长陪同下,学生们走进国际园主动探索。各国风格迥异的建筑依次映入眼帘,孩子们仿若置身于一场奇妙的环球建筑之旅,或惊叹于哥特式建筑高耸的尖顶,或沉浸于中式园林的粉墙黛瓦,每一步都充满了新奇与惊喜。在游览期间,老师们主动引导,把自然作为课堂,通过看颜色、摸叶片、闻花香感受自然气息,引导孩子用语言描述所见所感。随后,走到开阔场地上开展活力春季亲子赛跑,家长与孩子手拉手从起跑线奋力奔跑,过程中家长轻声鼓励孩子,现场洋溢着欢声笑语,让孩子们在奔跑中锻炼体魄、增进亲子互动,于自然环境中提升社交与协作能力。
通过本次户外情景教学,孩子们在多环节活动中收获成长:春日问答时,跟着老师观察天气、花卉,从模仿说晴天、花开了,到主动描述颜色;打卡国际园,触摸植物、嗅花香,用软软的、香香的等词汇表达感受;亲子赛跑中,从牵手引导到跟随指令奔跑,在鼓励中学会专注与互动;美食分享环节,有的主动递饼干,有的用微笑回应同伴。这些融合语言、感官、运动与社交的场景,让孩子们从关注自我到主动互动,每一次发音、触摸、奔跑与分享,都印证着自然教育对特殊需求的精准回应。
未来,学校将紧扣孤独症儿童的发展特点,以户外教学为核心载体,深度开发 “观察 — 体验 — 融合” 一体化户外课程:为触觉敏感的孩子设计轻柔触感探索区,为语言发展滞后的孩子创设自然符号沟通场景,通过这些丰富而有意义的户外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然的怀抱中,逐步培养专注力、规则意识与社会适应能力,开启属于自己的成长之旅。
撰稿:侯希政
摄影:孤独症组教师
视频制作:单琦雯
供稿:全纳中心
审核:耿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