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校园动态>校园新闻>正文

亲子入学共成长 牵手两代向未来

发表时间:2022-08-31 阅读次数:2199 作者:青岛市中心聋校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有效落实《青岛市家校社协同育人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4年)》,青岛市教育局举办了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新学年“家长开学第一课”的系列讲座活动。


讲座按学段开展,主要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4节新生起始年级的“学段衔接”课程以及1节全学段,全学年家庭教育指导通识课程。作为全学段覆盖的特教学校,我校家长们全体参与其中,认真聆听,积极实践,为新学年家校共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家庭教育“开学第一课”活动,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质,从科学育儿、生活教育、心理健康、综合素质培养、学习能力培养、青春期心理与生命安全教育等多角度进行了家庭教育指导。家长们纷纷表示:专家们将深邃的教育理论融入鲜活的教育案例中,深入浅出,让他们对幼儿园入园适应、幼小衔接准备、初中家长教育策略、高中学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承担培养人这个艰巨而复杂的教育工程。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需要家校双方形成教育合力,需要有效整合双方各自的教育优势。本次的家庭教育“开学第一课”活动旨在前置家庭教育指导、缓解家庭入学焦虑、丰富家校互动渠道,让家长树立起与孩子共成长,与学校共育人的责任意识。

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未来的日子里,搭建有效的家校联系和沟通的桥梁,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家校携手,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青岛市中心聋校家长“开学第一课”学习心得

三年级—班刘艺菲家长:刘文东

家校合作—让每个孩子拥有美好的未来

今天和孩子一起观看了“青岛市中小学”家长开学第一课节目,主题是:家校合作,让每个孩子拥有好的未来!节目主讲老师的讲述,让我感受颇多。孩子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宝贝,我们都盼望着他们茁壮成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老师和父母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至关重要。作为一名三年级学生的家长,看到孩子在学校和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成长,那种喜悦是由衷的。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最深的体会是:

培养孩子自立、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方法正确与否,首先观念要摆正。有时候对于孩子的要求会过于“分数化”,学习上不断加大压力,唯“分数论”,却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置之脑后,其实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身行为对孩子的熏陶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能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也能更好的去学习,而且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和意志力等良好素质。

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

家是孩子们的主要成长场所,家庭氛围的好坏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在家庭生活中,作为家长,我们要积极关注孩子的心理矛盾和心情状态,给孩子一个安全和温暖的家,让亲子关系和谐,才能对子女以后的社会关系、亲邻及其他关系的处理提供帮助。

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我们要更新自己的思维眼光,善于从孩子身上发现“亮点”,不要过度将孩子与别人相比,我们要看到孩子的进步与优点,及时的肯定孩子取得的成绩,鼓励孩子保持自己的优势,使孩子感受到我们的鼓励,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保持家校合作,积极与老师、学校之间交流。

孩子在校期间的表现和出现的问题,家长应该经常的与老师和学校进行沟通交流,对于如何教育好孩子交换意见和建议,如果遇到问题能够及时解读。家校合作是教育的未来,必将走向常态化、制度化、专业化。

其实感悟颇多,略表一二。孩子能有今天的成就和表现是离不开老师和学校的培养,也离不开家庭父母的教育。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作为学生家长将继续配合学校工作,响应“家校合作”的理念,让孩子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

高一一班栾绍洋妈妈:方彩春

规划成就孩子更好的的自己

一、父母要重视家庭教育

儿子因为耳听力问题,我一直很愧疚,小时候语训蔡老师让儿子发音的第一声妈妈,让我泪流满面,谢谢所有的老师们辛勤的付出和培养,让儿子成长成正直善良的男孩,我教育儿子感恩老师们的付出和培养,节假日一定给所有老师发信息表示感谢,汇报学习生活,让孩子养成自信和独立的性格,独自处理面对社会的能力,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每周在学校五天的教育,老师都是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性格、品行、意志和兴趣等等,孩子也易于接受和成长。可是周末的两天,孩子在家容易受到父母的溺爱,没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把在学校五天培养出来的好习惯给忘掉了。我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动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才能独自面对未来。

二、父母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制定学习目标。

孩子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些受父母的影响最大。我让孩子不准玩游戏,自己回到家后却因工作关系手机不离手,还口口声声地让孩子不准拿手机,儿子嘴上答应。可做作业的时候,偷看手机。我没做好,打电话声音大孩子的心里会怎么想,所以,我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最好的方式就是陪着孩子一起写作业,或者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我看看书,做些家务,尽量工作电话不用。让孩子感觉到他(她)写作业时父母也没有清闲,这样孩子的心里会有一种平衡感,也愿意写作业了。每学期儿子会主动告诉我他的目标。

三、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每周我与儿子交流和沟通,哪怕再忙,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一起说说话,聊聊天,给孩子讲讲这周国家社会家庭发生的大事小情,陪儿子看新闻联播。儿子把在校五天学习生活会和我讲,儿子的心里话告诉我,我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儿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轻松。儿子向我诉说高兴的事,我表示高兴,儿子向我说不高兴的事,我让他尽情地宣泄,儿子便乐意向我倾诉,父母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儿子的内心世界。

四、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走向失败。对儿子要多鼓励、多赞赏,不断培养孩子的自信、自强、自尊和自立。赏识是对儿子的爱,如果我能用爱的眼睛去发现儿子的优点,用正确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儿子的缺点,“你能行”,“你真棒”,在我的鼓励下,儿子在快乐中改变,在快乐中成长。不要因为孩子一次考试成绩未达到高分就苛责孩子,而要鼓励他说“考得不错”、“考得挺好”,让儿子找老师请教,老师帮助儿子分析没做对或者没做出来的原因,找到做题的方法,下次遇到这样的问题就不做束手无策了。赏识儿子会带给孩子带来快乐的动力、向上的自信。

五、引导儿子好好学习,学习目标,未来做个有目标有责任和担当的男孩。

儿子的大脑是一片肥沃的土地,不种庄稼就会长出荒草。夫妻恩爱、家庭和睦,才会使孩子感受到爱的存在,家的温暖。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是任何感情都无法代替的,做父母的要好好珍惜这种亲情。和睦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积极的,向上的,孩子只有生活在充满爱的家庭里才会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才会懂得去爱别人、爱社会。儿子是父母的唯一,做父母的有责任、有义务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养好,不奢求孩子将来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只愿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拥有自信自强的心态,拥有独立的人格,对学习充满兴趣,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他人和社会充满爱。

撰稿:袁瑛

供稿:学管处(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