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校园动态>媒体报道>正文

山东省特殊教育随班就读经验交流团走进青岛市全纳教育资源中心

发表时间:2021-09-22 阅读次数:603 作者:青岛市中心聋校
12月17日上午,山东省特殊教育随班就读经验交流会走进设在青岛市中心聋校的青岛市全纳教育资源中心,就青岛市随班就读及全纳教育资源中心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学习和交流。

青岛市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将推动随班就读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点工作,多措并举保障好残疾儿童少年平等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目前,全市共有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学生共1602人,非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学生共464人。全市已构建出“市全纳教育资源中心——区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区市全纳教育中心校——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四级随班就读工作的支持服务体系。

在市教育局基教处的领导下,青岛市全纳教育资源中心落实特殊教育相关政策、协调统筹区市资源中心推进特殊教育。全市13所特殊教育学校均与不同学段的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签订融合教育姊妹校,定期开展融合教育活动。全市共建设全纳教育中心校59所,普通学校资源教室134个,实现了城区每个学区片,农村每个镇街均重点建设一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资源教室,为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训练提供支持保障。
据了解,在青岛市中心聋校设立的青岛市全纳教育资源中心,是山东省首个全纳教育资源中心。该中心负责指导全市特殊教育学校、中小学 ( 幼儿园)开展全纳教育工作,对全市特殊教育学校、中小学 ( 幼儿园)全纳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开展全纳教育干部教师培训和教育教学研究,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家长提供教育咨询服务,同时承担全纳教育信息搜集与资源管理、决策咨询与研究指导、教育教学与康复指导等工作,为全纳教育工作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记者随参观交流团队走进青岛市全纳教育资源中心,发现这里配有研训中心及丰富的资源教室,包含全纳资源教室、感觉统合教室、个别化康复训练教室以及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青岛市中心聋校校长刘本部告诉记者,全纳教育资源中心的研训中心是根据需求量身定制的,不但可以开展远程观察、交流互动个训课,也可作为小型会议研讨,参与研讨的教师、专家还可以随时与个训室内的教师互动,提出意见建议,从而实现了在不干扰学生状态的前提下开展研讨和个案分析,有效指导特教工作的研讨水平和便捷程度。

参观过程中,记者发现,青岛市全纳教育资源中心的资源教室配有灯光互动游戏球池、荧光画板、多制式风速游戏板、四色射灯、钢琴水柱训练系统等,通过精心设计的灯光、声音与多类别精巧的高科技设施,可以为儿童提供体验多种感官刺激的环境,培养儿童探索和控制环境的能力。而感觉统合训练室内配有多种感统训练器材,能够同时给予儿童视、触、关节、肌肉、前庭等多种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与运动相结合,改善儿童注意力和运动协调能力。

最让人惊叹的是这里的个别化康复训练室,其中建有12个“一对一”个别化康复训练教室,并引进了16套先进的语训设备——听觉康复训练仪、实时言语测量仪、构音语音训练仪、发声诱导仪等对特殊儿童进行听觉、言语嗓音、构音语音、语言理解与表达等针对性训练。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则包含团体辅导教室、家庭心理辅导教室、身心调适室、心理沙盘室、心理测评室以及心理阅读室,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或者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青岛市全纳教育资源中心成立近六年来,在青岛市教育局的领导下,以“全力推动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健全工作管理制度,不断深化中心的指导职能,聚焦内涵式发展,为全市特殊教育学校、中小学(幼儿园)随班就读、区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工作进行指导和评估。通过开展数十场随班就读工作的调度会、专题会、督导会以及实地调研普通学校等方式,从政策详读再到实践指导,全方位地提升全市随班就读工作的质量。

下一步,青岛市全纳教育资源中心将建立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支持系统,构建信息资源库,搭建学生电子化成长平台,将学生医疗鉴定、教育诊断评估、学科补偿以及个别化教育训练等材料录入平台,供其他教师和家长查阅学生成长情况;加大巡回指导和资源教师的培训力度,推广行之有效的资源教室服务模式;不断提升研究能力,重视融合教育系统理论和实操技能的研究。把握融合教育前沿趋势和先进理念,加强中心与随班就读示范区、示范校的业务对接。
随着国家、省市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发布和实施,青岛市全纳教育资源中心将会持之以恒地整合各类教育资源,进行跨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全面促进融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