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教师发展>名师风采>正文

【教·萌新意】图像板书练思维,课堂实践出新招

发表时间:2019-12-10 阅读次数:2110 作者:王荣辉

 


126日下午,我校名师程颖带领其工作室成员开展了《运用图像活动提升听障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讨活动。错误语序现象在听障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时常出现,而且学生明明会说正确的语序,但是他们还是喜欢用这种方式来回答。请看看下面的例子:

老师问:吃完饭了吗?学生答:吃饭完了。

                                                          老师问:倒垃圾了吗?学生答:垃圾倒。

那么这反映了什么样的深层次问题?

问题即课题,实践出真识。程颖老师指出,听障学生的手语以词汇为主,而言语的沟通又以句子成分为基础。听障学生的图像思维与言语互通转换之间的障碍,使得听障学生出现语序混乱,学习困难较大。听障学生的特点是首先用视觉感知世界,表达世界。合理运用他们的视觉优势,让知识可视化、思维可视化,从而努力实现图像思维与语言思维的沟通与转换,达到左右脑同时理解、记忆的目的。

听障学生的图像式思维对言语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能否利用这种影响来强化教学的效果呢?程老师用自己的课堂实践正向研磨这个疑问。例如利用文字的表意功能来教学新字,利用图文交互的方式来理解句子,利用图像再现的方式来理解文本,利用绘制概念图、鱼骨图、T星图、矩阵图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比较、分类、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利用思维导图来训练学生的概括、抽象、发散和创新等思维能力……

程颖老师图像化板书设计

图片1

图片2

图片4

组内成员根据所授不同学段听障学生言语发展特点,讨论分享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具体图像活动的运用方法,大家互相启发,气氛热烈。刘慧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教学生字的时候运用说文解字来讲解词语,运用分类比较来理解词义,袁瑛老师分享了高中段运用美术勾勒、课本剧表演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发散等能力

低段学生对课文的再造与重现

图片3

新课标中对提高听障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更具体的要求。思维训练一直是聋教育的难点,教师给学生脚手架,训练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思考,是聋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值得老师们探究的课题。

本次课题研讨,程颖老师还就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创新之处、难点与困惑等进行了详细说明,精准定位了课题研究需要把握的关键点、落实方案的着力点以及有待突破的重难点,从专业角度为成员们耐心解答疑惑并提出宝贵建议,帮助组内成员理清研究思路,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指明方向。

图片5

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在程颖老师的带领下,始终坚持相结合的教学态度。全体工作室成员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钻研教学,研讨随时随地、指导精益求精。让处在迷茫期的教师们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怎样做更好。营造了优良的教科研氛围,提升了成员科研水平,为教师们专业成长指引前进的方向!

撰稿:王荣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