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6月28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幼儿生活技能大赛在我校展开。
比赛开始前,康复组长杨扬老师首先和老师家长们一起对本学期的主要工作进行了回顾。学校获得了“山东省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言语康复训练)”认证;聘请了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侯梅主任和李琳大夫为“医教结合”项目专家顾问,定期和康复教师进行团队教研和个案研究;请加拿大温哥华总医院听力室主任、加中听力协会会长Li Qi进行远程指导、研讨;两位康复教师在2019年“首届中国言语语言康复高等教育论坛”上的案例研究和演讲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普特融合教学活动、转衔服务指导、情景迁移教学、趣味运动会、庆六一融合活动、家庭康复培训、家长康复技能大赛等多样活动的开展,切实保障了对学前听障幼儿康复工作的先进性和有效性,对他们的融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经过一个学期的康复训练,幼儿在听觉理解、构音语音和口部运动等方面均有了显著进步,五名幼儿进入普通幼儿园、三名幼儿进入普小学习。


随后,两名幼儿家长有感而发,他们怀着激动和感激的心情,向在座的家长老师们讲述了孩子入校以来的进步。他们的分享引起了在座人员的共鸣,进一步增强了家长们对未来康复的信心。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老师们制定了个性化的比赛内容。

四岁以下儿童的比赛项目是穿脱鞋,这有利于锻炼孩子们的手部精细动作以及手眼协调能力。在激烈的比赛中,有的孩子能规范的脱鞋、穿鞋,还能分清左右,有的孩子脱了忘记穿,有的孩子穿完一只忘了另一只,还有的孩子怎么也提不上鞋……孩子们专注、认真的表现感染着在场的老师和家长们,现场响起了一片加油声。


四到五岁半儿童比赛整理书籍,主要考察幼儿有序恰当摆放物品的能力,孩子们需要把书正面朝上、整齐的摆在书架上。

五岁半以上儿童比赛摘戴助听设备,这是听障儿童的必备生活技能。随着比赛一声令下,小朋友们眼疾手快,他们快速打开干燥盒,摘下助听器和耳蜗,关闭电源并放入盒中。随后再打开盒子,戴好助听设备,整理好盒子,举手示意老师完成比赛项目。
家长们在场外观看了整个比赛过程,他们不断为孩子们加油打气。通过比赛,家长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到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表现,使他们充分意识到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为幼儿的家庭康复指明了新的方向。

家长们在场外观看了整个比赛过程,他们不断为孩子们加油打气。通过比赛,家长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到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表现,使他们充分意识到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为幼儿的家庭康复指明了新的方向。
经过评委们公平公正的评分,有三名幼儿脱颖而出,获得本次比赛的一等奖,其余幼儿获得二三等奖。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提出促使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目标。对于听障幼儿,除了言语语言康复,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他们融入社会和终身发展也非常重要。相信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在各方面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家长们在场外观看了整个比赛过程,他们不断为孩子们加油打气。通过比赛,家长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到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表现,使他们充分意识到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为幼儿的家庭康复指明了新的方向。
五岁半以上儿童比赛摘戴助听设备,这是听障儿童的必备生活技能。随着比赛一声令下,小朋友们眼疾手快,他们快速打开干燥盒,摘下助听器和耳蜗,关闭电源并放入盒中。随后再打开盒子,戴好助听设备,整理好盒子,举手示意老师完成比赛项目。
比赛开始前,康复组长杨扬老师首先和老师家长们一起对本学期的主要工作进行了回顾。学校获得了“山东省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言语康复训练)”认证;聘请了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侯梅主任和李琳大夫为“医教结合”项目专家顾问,定期和康复教师进行团队教研和个案研究;请加拿大温哥华总医院听力室主任、加中听力协会会长Li Qi进行远程指导、研讨;两位康复教师在2019年“首届中国言语语言康复高等教育论坛”上的案例研究和演讲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普特融合教学活动、转衔服务指导、情景迁移教学、趣味运动会、庆六一融合活动、家庭康复培训、家长康复技能大赛等多样活动的开展,切实保障了对学前听障幼儿康复工作的先进性和有效性,对他们的融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经过一个学期的康复训练,幼儿在听觉理解、构音语音和口部运动等方面均有了显著进步,五名幼儿进入普通幼儿园、三名幼儿进入普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