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今天的你们,曾经的我
——读《为什么是他们》有感
黄蓓2016.9
《为什么是他们——来自名师的教育智慧》“不断超越自我——记全国名师任勇”里有这样一段话:
“在年级里,那些没有老师上的选修课和讲座,任勇都让年级主任‘打包’给自己。他先后上了《中学生多功能智能开发与训练》、《初中生心理特征与学习对策》、《智力因素与学习》、《怎样搞好课外学习》等很多选修课和讲座,深受学生的欢迎。他对数学组长说:“我们数学组的课程或讲座,如果没有人上,我可以‘承包’。正为找不到人的数学组组长乐极了,把没人上的课程和讲座都“承包”给了任勇,先后积累起来有30多个课题。对于每一个课程和讲座,任勇都用心准备,他将科学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深深启发着学生,也深受学生的欢迎。
在职业生涯的第一阶段,年轻的任勇把青春和热情都撒在教育事业上,他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育的本质了解得更加透彻。”
当我读到这一段时,2015年学校这些年轻老师这一年来忙碌的样子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11月的全国大赛、校庆活动,刚来学校没多久的你们站在寒风中迎来送往每一批去会场的全国特校的老师们,有的甚至晚上忙到半夜就在宾馆凑合着休息了;开慧刚到我们职专组,就帮忙制作了大量的宣传资料,每天下班后,忙碌到很晚才想起要去吃饭。当我把一张张照片传给你,告诉你这是学生在干什么那是老师在做什么时,看着你一遍遍和我一起调整、修改我们的宣传资料,认真的样子,让人感动。无论是工艺专业的即墨实训还是烹饪专业的城阳实训,你都跟着与学生同吃同住一去就是好几天;每周四的汽车美容实训,你背着相机,忙碌的为学生打着手语拍着照片维持着秩序。不到一年,我们就看到你对职专段每个班的孩子的情况都掌握的十分熟悉了,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深得学生喜爱,帮着我们班主任解决一个又一个学生的心理问题,这对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来说是多么的难得。
在陪伴你们准备新教师比赛暨课堂教学达标那些时间里,你们忙碌紧张的样子,仿佛十年前的我们。看着思路清晰、说课教案早早准备好的付锐,文字稿一字不多一字不少,逻辑性、条理性强的让我也自叹不如。我自己一直感叹并窃喜,学校安排的好啊,和付锐这个新教师在一起,反而是我学习到了许多。而开慧“焦头烂额”准备的样子又像极了当年的我,说课稿、教学设计好了又改,改了又推翻又改,刚定稿了突然学生的一点变化、自己的一丝灵感又将前面的推翻重新来过,字字推敲,看着你兴奋的向我们讲述你的新思路又开始忙碌的样子,多像当年的我,而我人到中年,快四十岁了,也越发能感受到我的师傅当年的辛苦!虽然当年学校并没有像现在这样给我们指派一位带我们的师傅,但是我的教研组长杜老师,她大到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思路的把握,小到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的增减,每次每次一遍遍逐字逐句的修改我的教学设计说课稿,然后我又变了,然后她又给我鼓励后又开始给我改新的稿子,当我有了想法却不知如何表述时,她又帮我组织语言一遍又一遍……都说大恩不言谢,多年来我似乎也就这样想当然习惯了被自己的师傅帮着,而今天,却真的忍不住在心里、在文间对您说一声:谢谢!谢谢!!!
回想当年初出茅庐的我,曾经的少不经事、年少轻狂,曾经走过的弯路,曾经懒散的我被师傅、被校长被拽着、推着、赶着往前走到了现在。再看看今天,你们赶上了学校飞速发展最好的时间,我们的校长领导们为大家考虑的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一个又一个的平台,在这样一种温馨向上的氛围下,你们的成长必将更加迅速!
为什么是他们,是啊,能够成为教育家的这些名师,肯定与个人的经历、经验、文化背景、心智模式有关,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但又肯定具有基本的共同特质。这些特质便是需要我们去提炼总结,并运用到日常工作和教学中去的。书的每一页,都给我带来了启迪和快乐。打开这些教育大家的智慧档案,字里行间尽显教育的真谛,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追寻着这20多位当代中国著名教师的成长历程和规律,探求着他们的成功带给人们的教育启示,窥探名师的教育智慧。
做一个怎样的教师,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思考过,亦或是在具体情境里闪现的教育灵光,又或是在自己的头脑里始终存有的想捕捉却又不可及的模糊想法。恰恰是这些想法,却在有形无形地、或明或暗的支配着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名师告诉我们怎样能做一个好老师,而这些观点可以提供一面反思的镜子,照亮心中的固有观念,修正、完整它们。
有人说名师之“名”,不在于“名”,而在于“明”。“明”就是智慧。智慧是一条通往人生幸福和快乐的心灵之路。而教育家的智慧,不仅给他们的孩子们以幸福和快乐,还给自己给身边的人同样的快乐和幸福。名师所拥有共同的人格特征,那就是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对生活意义的探寻、对职业价值的追求。这成了他们成长的原动力,成了他们不断进步、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如一座能量库,不断燃烧着工作的激情,不断喷涌着催人向前的热浪。教育大师们的风格不尽相同,他们成长的经历也各有千秋,如何向名师学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然而无论理解的差异有多大,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对学生的爱。
为什么是他们?我们在领略名师风采的同时,更深刻感受到了名师对学生、对教育行业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凝聚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些名师虽然各有特长、各有所专,但在他们身上共有的教育智慧那就是——爱与责任!
怀揣“爱与责任”,我们就会满怀热情低担负起教育的希望、民族的希望、每一个听障学生幸福人生的希望!一路前行,让我和你们一起学习名师们对事业执着的精神,献身教育的人格魅力,善于学习、博取众长的学习热情,如此,我们也必会成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