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对于光合作用的学习安排不是很集中,一部分是第四章的知识,阐述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而另一部分则是安排在了第五章的第一节,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角度来诠释,所以会导致学生对光合作用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因此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专题复习》这一课中,我主要的教学思路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是基础知识梳理环节。
以光合作用的学习过程为主线,重新梳理相关实验。通过三组实验回顾展示,归纳了光合作用一系列结论得出的过程。这让学生从一个完整的视角来整理基础知识。这个环节安排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前复习,并在课堂上简要讲述,我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好的观察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的专题练习情况初步做好指导思路。
第二是专题练习环节。
通过ipad智慧课堂中的课堂练习将试题发送给学生。共设置16题,其中判断5题,选择11题,全部为客观题。主要是考虑到程序可以将已经设置好答案的客观题在课堂现场反馈。学生做完提交后,每道题的正确率,每个孩子的得分情况,以及每个学生具体试卷答题情况可以一并综合分析,可以准确、深入了解到学生对哪些知识点存在困惑,为下一步课堂习题讲解提供精准定位。
第三解疑答惑环节。
学生提交试卷后,集体简要看一看全班试题做答情况,对于正确率比较低的题目,要求学生重点讨论,而对于个人哪道题答对了,哪道题答错了,学生ipad上会有红色和绿色明显标示。
这个环节的讨论分两步走。第一步生生互助学习,小组讨论解决个别同学的个别问题。一些小的、不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小组内学生之间互助讲解,既让学得快的同学通过给别人讲解内化知识,又让学得慢的同学所遇到的每一个小问题都能在课上有人帮助解析。我在这个时间了解了每一个孩子对知识的运用情况。第二步是师生、生生互动学习,主要解决正确率较低的集体性问题,通过老师引导和学生组间交流完成了本节课生成性的难点突破。
第四环节总结归纳。
回到基础知识“光合作用的实质”对本节重点进行了简要小结。
本节课还存在一些遗憾性:
1.因为录播教室的电脑与教室不同,在教室里学生登录系统都是实名的,而在录播教室学生登录后是“学生1、学生2…”的形式,所以在收卷后难以判断哪些学生做的较好,哪些学生较差。这也影响了在集体探讨正确率较低的题目时,没有办法确定这个题究竟是哪个同学做对了。
2.本节课实际在第四环节之后还设计了第五环节,自选加分题,一是活跃整个复习课的气氛,二是拓展提升,但是由于上课时电脑白板程序和电子书包程序同时启动反应较慢,影响了一些上课进程,所以导致最后时间不够,没能开展第五环节。
Ipad在复习课的使用中,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客观题的实时反馈,让老师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弱点所在,从而高效利用好课堂40分钟的时间,让复习更加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