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之日有祭(jì)祀(sì)祖先、寒食禁火、扫墓、踏青的习俗。春秋战国时期的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因两者日期相近,便将清明与寒食合二为一。
春秋战国时期,晋(jìn)国公子重(chóng)耳为了躲避迫害,流亡出走,受尽屈辱,只剩下5个忠心耿(gěng)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介子推的忠诚与仁义、淡泊(bó)与孤傲,让一个民族铭记于心。
第一幕
(逃亡路上,荒山迷路)
【重耳】(坐在地上叹着气) 我饿死、累死是小事,但我死后,有谁会关心晋国的百姓呢?
【介子推】(用感动、崇敬的眼神看着重耳)公子真是一位伟大的人。在这么困苦的状况下,他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晋国的人民。如果不让这样的人做君主,普天之下还有谁有资格呢?
(重耳饿得头昏眼花、瑟(se)瑟发抖,闭着眼好像是痴人说梦)
【重耳】好饿好冷。这时候要是能喝上一碗肉汤,那该有多好啊!
(介子推抚摸重耳的额头,好像痛下决心,猛得站起身来,转身就走)
【旁白】介子推做出一个决定,无论如何,一定要给重耳做碗肉汤,让他好好的活下去。
(介子推小心翼翼的双手捧碗,一瘸一拐上场)
【介子推】公子,快趁热喝汤吧。
(重耳端碗喝了一口,幸福的长叹一口气)
【重耳】真香啊。咦?介子推,你的脸色为什么如此苍白,走路也一瘸(qué)一拐,你的腿受伤了吗?现在只剩下我们几人了,你千万要保重身体啊!
【介子推】公子,别担心我,我强壮着呢,快喝汤吧。
【重耳】不对,你肯定有事瞒(mán)着我。说,你的腿到底怎么了?
【介子推】我……
【重耳】(难以置信)难道……难道这肉……是从你腿上割下来的?
(介子推低下头,沉默不语,重耳一把抱住介子推,热泪盈眶)
【重耳】你这样待我,我将来要怎么报答你的恩情啊!
【介子推】(坦然一笑)我不求报答,只希望您将来做个好君主,把晋国的百姓放在心上。
第二幕
【旁白】19年后,重耳在人民的欢呼声中回到了晋国,成为一国之君。
(重耳站一边,大臣在对面站成一排)
【重耳】我现在是晋国国君了,你们以前与我同甘共苦,我要好好封赏你们。
【大臣】大王,您还忘了一个人!
【重耳】谁?
【大臣】介子推
【重耳】(一拍脑袋)糟糕,我怎么把他忘了!快快,你们马上去请介子推来领封赏。
(大臣去敲介子推家大门,介子推开门,大臣说明来意,介子推摆摆手,送客,关门)
【介子推】我不认为自己拭(shi)肉奉君是对大王有恩,那只是一个臣子应该做的。
【重耳】我要亲自去请介子推,好好封赏他,我要让全天下的人看到,我重耳绝不是忘恩负义之人,
(此时,介子推已背着母亲躲进了绵山)
第三幕
【重耳】(用手遮眼远望)介子推背着母亲躲进绵山,不肯见我,一定我伤透了他的心,我怎样才能找到他呢?
【大臣】我有好办法,放火烧山。三面点火,只留一面。介子推是个孝子,为了母亲也会下山的。
【重耳】(点点头)也只能如此了。
【旁白】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不见介子推出山。晋文公找到他们时,介子推母子抱着柳树已被烧死了。晋文公洒泪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柳树下。为了让天下人记住介子推的忠心,晋文公下令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天禁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莺(yīng)飞草长(zhǎng),晋文公领着群臣,徒步登山祭(jì)奠(diàn),以示哀悼(dào)。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绿枝千条,随风舞蹈,好像在欢迎晋文公的到来。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清明柳”,并把寒食节的第二天定为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