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网站首页>心灵家园>正文

听障青少年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家庭教育建议

发表时间:2014-11-28 阅读次数:14758 作者:关曦
 

一、注意力不集中

与正常儿童相比,听障儿童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形成和发展都比较缓慢,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较差,需要活动来吸引和支持。另外,听障儿童注意的恰当分配也存在困难,难以做到同时既看又听,视觉兴奋和听觉兴奋不能一起产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常规的家庭教育方法来增强听障儿童的注意力品质:

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提供丰富多彩的成长环境,认识各种事物,积累认知基础,增强理解能力。

2、充分利用直观、趣味性强、新颖的事物或活动吸引儿童学习的主动性。

3、充分调动“视、听、触、味、嗅”等多种感官参与注意,提高学习效果。

4、培养听障儿童聆听习惯 

二、好动

听障儿童的个性特点主要表现为脾气倔强、好冲动、好动、好奇。比正常儿童表现的更为强烈。好动除了儿童的天性之外,听障儿童因为听觉不能及,便只有依靠肢体的频繁动作,满足其好奇与探求事物的渴望,这是听障儿童的特殊需求。家庭教育建议如下:

1、区分儿童多动症和儿童好动个性。必要时可进行专业的医学鉴定。

2、每天安排一定的运动时间,让儿童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儿童过多的精力提供释放的机会,让儿童爱玩的天性得到满足。

3忽视、淡化儿童的“好动行为”。儿童逐渐会觉得父母真的不关注他的“好动”行为了,便会感到无趣,“好动”就会慢慢正常。

4、多一些表扬,多一点进步!适当对小有进步的儿童予以鼓励,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逐步养成自我控制能力。

三、写作业拖拉

听障儿童写作业时持续时间较短,一小会儿就容易不耐烦,注意力很容易发生转移,外界环境的一点小变化就能吸引其注意力,结果作业常常拖到很久才写完。家庭建议如下:

1根据作业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作业完成的先后顺序:研究表明,刚开始学习的几分钟,一般效率较低,随后上升,15分钟后达到顶点。根据这一规律,家长可建议儿童先做一些较为容易的作业,在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做较复杂的作业。

2、让孩子知道“写作业是自己的事情”,家长可以协助,不可以代替。

3、在书桌上放个闹钟,让听障儿童能看见“写作业的进程”

4、在感到学习“厌倦”时,换一门学科的作业。

5、规定写作业的时间段,确定作业完成的最后时间。要保证孩子十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例如,规定孩子九点钟上床睡觉,到了晚上九点,孩子的作业还没有完成,就不要再写,要求孩子必须睡觉。

6、学习中间可设置休息时间,休息时要离开书桌。不超过10分钟。如果太长,不利于将注意力重新转移到学习上。

7、写作业时间快结束时,给孩子预报所剩时间或者所剩题目的数量。在写作业的最后时间段,效率显著高于其它时间段。

四、青春期逆反

处在青春期的听障青少年,由于听觉障碍的影响,在认识和看待事物上,存在一些偏差,自我中心的现象较为普遍。在遇到和家长、老师意见不合时,常常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逆反表现。家庭教育建议如下:

1、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接受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不再是一个儿童,而是一名正处于由向成年人过渡的少年,他已具有成人感的独立意识。

2、调整家庭教育方式,实现“六大转变”:变说教为身教,变命令为商量,变否定为肯定,变唠叨为关爱,变管制为放手,变主角为配角,避免全面打击和放任自流的两极家庭教育误区。

3、建立适应青春期发展阶段的亲子关系:平等、尊重、理解、支持、引导和宽容。

4、重视亲子沟通: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尽可能多地发现孩子的优点,多鼓励,沟通时尝试换位思考,要有同感心。

5、多观察,少干预,适时引导,遇事冷处理。

五、网络成瘾

网络可以引导听障青少年走入一个空前丰富的信息世界,与主流社会的人进行交流与学习,缩短“聋健”差距,有利于听障青少年回归主流社会。但网络是把“双刃剑”,信息垃圾、网络游戏、网上交友、网络犯罪等网络使用不当的行为会给听障青少年带来身体和心灵上的伤害。家庭教育建议如下:

1、家长提高自身的网络使用能力,端正上网态度,从而给听障青少年提供正面的学习榜样。

2、指导听障青少年正确利用、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学会识别垃圾信息,寻找有效的网络信息,涉猎丰富而健康的网络信息和科学知识,更多地考虑怎样利用网络寻找有用信息来提升自己,有目的、有选择地上网。

3、培养听障青少年良好的上网习惯。帮助听障青少年合理规划上网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4、增强听障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判断能力。了解网络犯罪的危害,禁止听障青少年进行网络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