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刘校长在《2014年送你的十句话》中的第五句话中是这样说的:“简单的事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用心做,你就是赢家。”我一直都秉承着这个理念,用心做好教学的工作,力争成为教学的赢家。
任教数学十几年,曾教过四次一年级下册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用过四个版本的数学书(苏教版、青岛版、2012人教版和青聋版),在授课时,总是有所不同。下面我就近这两年的这两次教学谈谈自己的心得。
去年在教学中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我在教一年级下册《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时,让学生拿出15根小棒,大部分学生把15根小棒合起来拿出来的,而有几个学生是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一捆小棒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15根小棒。这时,我就问学生你们觉得哪种拿法更清楚?为什么?这一环节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早有应对的策略,在备课中我根据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等已深入了解,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会很快地想出应对策略,及时化解。
学生的的意见得到统一后,出示15-9=?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独立分的过程中出现了3种情况:一种数一数、一种用的是连减的形式、另一种用破十法。这种行为学生是懵懂的,他们说不出来自己的思路,也不会用算式表达出来。这时老师给予肯定后帮助学生分解每一步的思路,再把每一步的思路用算式表达出来并配上折线框架图来说明。
有了这一层的指导,然后让学生尝试着自己说出破十法的整个思路并用算式和折线框架图来表示,老师及时总结。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用想加算减法来口算,随后让学生反复地动手实践,动口说出思路,动手写出思路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创造力,同时,让学生逐步学会有序地清楚描述自己的观点,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环节都采用了动画的形式,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有帮助,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附课件中的内容:
在以后的练习中,我始终让学生把这几种思路用口说出来、用手势打出来、用笔写出来。让学生把这些当成惯例,那么,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自然而然的培养起来了。
紧接着再学习11-9=?,让学生按照以上的学习方法自己完成后,小组内交流,让后全班汇报交流,哪个小组的同学表达的清楚就奖励小粘贴,并能自己选择小粘贴,老师会亲自给她贴在学生身上,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小学生天生争强好胜,都争着要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
这时,我又给学生出了一个新问题,让学生想一想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还有哪几道题目,学生会不按规律说出来,但老师会有意识地按规律展示出来,让学生体会这种做法的好处,这为以后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迁移能力被挖掘出来,再让学生按自己的情况进行练习,让中等以上的学生摆脱实物进行抽象思维,完成各题目,还有更好的学生让他们把十几减9的减法进行补充,形成一系列题目。对于学困生,我就让他们一步一步地脱离实物进行学习,这样使不同层次上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高效、愉悦的课堂中学习,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同时,老师会给每个学生获得小奖励的机会,会有小粘贴、小印章、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口头表扬等等。。。。。。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成功意识,而且将时时激励学生对数学学习投入更大的热情。数学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也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虽然教学内容一环扣一环,为了突出算法的多样化,每一种口算的方法都一一详细地讲一遍。但是,很费时,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算式也不能够一一列举出来,当堂没有时间考查学生掌握的情况。
在今年的教学中,我在教学中精巧引导、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优化算法,利用画圆圈的形式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跳一跳够着桃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充分的发挥。
学生首先用了数指头的方法倒着数,数出结果---数一数的方法。
师继续问生“还有什么方法?”借助于小棒来学习。让学生数出11根小棒,分别用两只手拿着,让另一生再拿走其中的9根,这时,学生一先拿走了11根中的1根,再拿走10根中的8根,最后还剩几根。这是连减法。我的处理方式是让学生看明白会拿,拿对了就行,不详细讲解。
紧接着,再追问学生,“还可以怎么拿?”,马上就有学生说出了“从11根中的10根里直接拿走9根,简单呀!”学生马上演示,师再次引导“你能列出一个算式吗?”“10-9=1”师板书算式与框架式;最后,把剩下的1根和11根中的1根合起来是2,师板书算式与框架式。这是破十法。这时我要着重讲的方法。
最后,运用想加算减法来进行口算。这也是要重点讲的内容。
这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把有限的时间全部用在重点的教学内容上,同时,体现了算法的多样性,更加重视了算法的优化性。
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我在教学中都要求学生掌握。在用数学的语言表述时,让学生说:”。。。。。。想。。。。。。再想。。。。。。。”的方式进行描述。
书写格式也做了要求:画图(用圆圈表示个数,用斜线表示去掉的个数);写出算式与得数(框架式---想---想)。通过画图让学生知道如何去思考和思考的过程,从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数学语言与手势相结合,锻炼了学生的手脑并用。一堂课就在学生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写与比划中,轻轻松松地、圆满地、高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学生学会了这种学习方法,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就能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都信心满满的,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两次不同的教学经历,使自己的教学技能更加娴熟,教学方法适合所有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