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教师发展>课堂教学>正文

让语文在思辨中成长

发表时间:2012-12-25 阅读次数:8467 作者:李恒

                           让语文在思辨中成长----《孤独之旅》授课反思
  《孤独之旅》是一篇语言优美,内涵深刻的文章,它节选自曹文轩的小说《草房子》—这是一部关于青少年成长的小说,它塑造了几个少年男女在各自的生活境遇里经历磨难最终体味了真善美,并成长起来的系列故事。因为它是一部成长小说,谈论怎么面对成长中的磨难和伤痛的小说,对我们的学生心智的成长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再者也因为文本语言特别优美清新,值得学生体味咀嚼。因此,我打算好好讲讲这篇文章。
   我给这篇文章分了4课时。第一课时字词巩固,作者简介,情节概括分段概括。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我带领学生研读文本中的关于人物的心理描写,体会杜小康这个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题。这是这节课的重点。能力训练我落实在运用心理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上。价值观的渗透在于让学生从杜小康身上得到启发,能够正确地面对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达观地地看待这一切,乐观笑对。第三课时主要是研讨文章里面的环境描写,能力训练落实在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心情上。第四课时是一个收尾的课,朗读咀嚼语句,拓展阅读等等
    第二课时我讲了一节小组研究课。
    第二课时我设计的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温故知新,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小说的内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了,反复强调概括的时候一定抓住重点来概括)其次,让同学们按照出发—到达---安顿后==时间久了—雨过天晴这五个环节来找出描写杜小康心理的段落。(要求是找出大段的心理描写的段落,不要拘泥于个别的句子)这个环节中我先请学生找出段落,然后朗读,请同学分析其中的重点词,体会其中的感情。五个过程找出来了,分析体会了之后,我请同学一起回顾心理描写的五个过程,研究其对人物塑造的作用,并且延伸到写作的启示上去。第三:课堂练习:从4幅画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组讨论派出代表上台口头作文,运用心理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这是落实的能力目标。第四谈感悟:你从杜小康身上学习到了什么?这一个环节的目的是为了把握文章的主题,这个主题有多个角度,一般说来学生可以想到的就是面对困难要勇敢地去挑战,至于成长要付出代价---还有战胜大自然,同时也战胜自己的问题。学生需要老师的引导。其实成长的磨难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话题,每个人生命里都会遭遇到,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面对呢?这是我最想和学生们探讨的问题,为了加强对这一个人生命题的探讨,我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鹰的重生》,视频告诉我们:鹰,活到30岁的时候,爪子老化了,羽毛很厚,影响了它的飞翔。为了更好的活,老鹰必须忍痛拔掉自己的脚趾,拔掉自己的喙和羽毛,这样老鹰才可以重生,再活40年。身体的老化就是老鹰遇到的困境,为了走出困境它必须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可是它一旦战胜了自己,他就可以遨游太空,藐视苍穹!看完这段视频以后,我请他们们谈谈自己的感受。这一个环节的目的在于渗透德育目标。
    这节课上完了以后,在评课的时候,老师们给我提出了一些意见:内容太多。太满了。而且读得不够,有齐读的环节,但是读得太快。总结环节出示太快,应该让学生来说说。还有那个视频没有作用。最后的作文练习教师的示范应该出示出来,学生看得比较清楚。还有作文环节如果落实在笔上就更好了。
    听了老师们的意见以后,我进行了反思,对这些意见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我承认这节课上得比较匆忙,在开始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就觉得设计的内容比较多,可能会比较匆忙。但是为了一个完整性和一定的高度,我还是设计了2个重点,因为我觉得心理描写是基础,主题是拔高,这正好是一个阶梯式上升的过程。因此两个重点我还是留下了。学生的课前预习做得还是比较充分的,能找到的地方都找到了,但是也找了很多零散的句子。在课堂中我反复强调:找的是大段集中的描写。为了整体性,我们不必去关注哪些个零碎的句子,即使他们也是心理描写的句子。心理描写随着时间段的推移的改变是很清楚的,这个清楚的表现正好提供了专题研究的可能。我还是比较认可我这个设计的。视频的设计我也认为是很有目的性的,这段视频当时给我很大的震撼!身为万物之灵的人从老鹰身上可以学到什么呢?所以这节课上我安排了欣赏这段视频,可惜的是班里的喇叭坏了,要不然学生们能够感受到那个士兵突击的配乐的震撼,也能够体会到鹰带给我们的思考````这段视频我觉得是很有必要向我的学生推荐的一段。
    老师们说读得不够,其实我一直有一个偏见,我觉得在聋校的课堂上,因为学生本身的局限性,除了在个别孩子身上,可以进行语音语调的训练。但是大部分声音都模糊的孩子,这一点是盲点,因此在我的课堂上,我对有感情朗读根本不太重视。老师们提出的意见也让我反思,是不是我过于局限自己?不妨试试看!于是在第四课时里边我设计了一个环节:找出自己喜欢句子,有感情的朗读,注意停顿起伏和表情,并且进行速背比赛。我用了20分钟的时间,让每个人上台,结果我发现孩子们还是可以读出一点点语音语调来的,并不是完全不可能,读得比较好的是刘琦洋、冯友平、李京林、李燕妮、赵鹏!整整70%的孩子有新的表现,啊?!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对学生朗读的看法了----我想起来一个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惭愧!我居然让这些种子沉睡了这么久!我决心在我的课堂上重视这个环节!于是在接下来的《变色龙》课文研读中,我也重视了朗读,边读边分析,在朗读中,同学们哄堂大笑,体会到了人物的心情的起伏,我感觉到朗读带给课堂的快乐!
    这次评课带给我很多的思考,语文正是在思辨中不断提升自己,好比是那个苍鹰抛去冗杂,走向新生!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朝向重生,只要你有重生的信心和意识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