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内容简单但饱含深情的文章,课文中心是高尔基爱儿子并写信教育儿子做一个勇于付出带给别人快乐的人。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将父爱子的感情延伸开去,从课文中“儿子栽花”这件事引导学生来挖掘儿子爱父亲的感情。在探讨“儿子为什么要栽花?”这个问题时,学生踊跃发言,闪闪的亮点为课堂学习增添了光辉。
曲凯迪:因为爸爸生病正在休养,儿子养花可以给他带来愉快的心情,让身体康复得更快。
(点评:扣住了课文主题,说的真准确!)
邱文豪:儿子种花是希望爸爸看到花就等于看到了自己。
(点评:真没想到,他能想到这一点。思想放飞出去了,好聪明的学生!)
赵顺:我还有:儿子种花,希望爸爸看到花一点点长大,想到自己也在不断成长。
(点评:你看,他能从花儿的成长联想到儿子的成长,而这正是父亲高尔基所期盼的啊。真棒!)
在学习高尔基给儿子写信的内容方面,因为国籍不同,年代不同,学生很难理解高尔基对儿子的那种教育。在理解“美好”这一个词时,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有的说助人为乐是美好的,有的说团结是美好的,还有的说给朋友送生日礼物是美好的。
而在本文难点: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个中心主题时,杜德杰给我们点亮了前进的明灯。他对比了自己的父亲,说父亲过生日的时候,自己亲手做了卡片送给他,他很高兴。这比自己拿了父亲的钱买卡片送给他更有意义。
看来有了生活实践的经验,感情才能表达得如此酣畅淋漓,说得真好!这也让我亲身感受到,课堂是学生的,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他们的思想无限,只是很多时候没有时间和空间展现。一篇包含深情的课文,展现出了这些可爱孩子内心的真实情感,值得继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