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教师发展>课堂教学>正文

尊重学生的发现和创新——一个课堂教学细节的反思

发表时间:2009-04-01 阅读次数:2839 作者:程颖

学生的发现和创新是对文本的一种个性化解读,是学生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有的见解自成一派,独到深刻。有的则断章取义,有失偏颇。作为老师,有时要做调解员,巧妙斡旋,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有时要做追随者,在高潮处喝彩,在凝滞处追问,直至辨明是非,辨出真理,成就学生思维的深度,更激励学生探究的热情。下面就举两一个教学案例:

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里面写了一个小故事,就是先生不准我问怪哉的问题。先生认为作为学生应该好好学习书上的知识,这才是正业,和书本无关的,都叫不务正业,得严厉禁止。有个学生马上联想到上个学期我们学过的《风筝》一文,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为什么鲁迅长大以后不准弟弟玩风筝了,都是受这个老师的影响。哈哈哈,学生们马上哄堂大笑起来。其实这是个很不错的发现,这位学生能够引旧联新,前后贯通,很值得表扬。在这种情况下,我就顺水推舟,继续追问,那么先生天生就是如此吗?先生是受谁的影响?”“先生的先生吧这样一步一步追问,学生很自然的就想到了孔子,想到了封建教育制度。其实封建教育制度这个词学生熟悉得很,可是这个词他们真正理解了吗?不见得。学生今天这一个小小的发现,让封建教育制度这个词变的平易近人起来。封建的教育制度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请同学们课下去研讨一下,好吗?调动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这个问题到这里似乎也应该结束了。当然不能结束,还得再次追问,同学们没有生在封建时代,应该感到庆幸。那么封建教育制度那么根深蒂固,影响深远,是谁改变了它呢?一石击起三层浪,课堂气氛马上热烈起来。又联系到刚才提到的《风筝》了,是鲁迅啊,他善于学习,并且敢于直面错误,勇于改正,并且一生都为了真理不懈的奋斗。当然不仅仅是鲁迅,还有很多很多像鲁迅一样的先行者,如果没有他们敢于批判,冲破封建制度的樊笼,我们说不定到现在还处于古老的教育体制中呢。也许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是有的时候他可以改变世界。这时下课的铃声不适时宜的敲响了。伴随着悦耳的铃声,我请全体同学起立,向那些用一生的奋斗改变世界的革命先驱者致敬。一堂课虽然结束了,但是留给学生的思考是深远的。作为老师,要有一颗敏锐的心去捕捉学生的灵感,让学生的发现变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