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教师发展>课堂教学>正文

《童趣》下课后的火花

发表时间:2012-11-05 阅读次数:2561 作者:相龙娟

 

《童趣》一文围绕“趣”,描写了“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这三件事,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童年的乐趣。在分析完这三件事情后,快要下课了,我给学生留下一道思考题:这三件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可不可以调换位置?问题一出,栾恪马上举手回答说不可以调换,他的理由是:文中写了作者喜好观察,首先在家能观察到蚊子,所以就先写了“观蚊成鹤”这件事,然后才走到外面去观察其他的虫子,写了“神游山林”和“鞭打蛤蟆”两件事。他把握住了作者善于观察这一点来分析,有自己的想法,不错。下节课我将和学生一起从写作角度分析不能调换的原因。

下课后,栾恪一下子蹦到我的面前拦住我说:“老师,上课我说三件事不可以调换,可是我现在又觉得可以调换了。”看着他认真的表情,看来他有不同的见解,我心下一喜,忙让他说说理由。

他说:“第二、三件事应该放在开头写,然后再写第一件事。”

我问:“为什么?”

他说:“因为神游山林的事和鞭打蛤蟆的事都是白天做的,应该先写。然后晚上回到家观察蚊子。顺序是从白天到晚上。”他的眼神中满是自信,说得还蛮有道理的。真是个爱思考,有思想的学生!这与他平日里表现的蔫蔫的状态完全不同。其实他说的很有道理,这三件事,可是理解为从室内到室外的顺序,用他的观点也可以理解为从白天到晚上。但本文是围绕“趣”来展开的,我想从这一点入手来引导他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我笑了笑说:“你的想法真让老师吃惊,你能从一个孩子从白天到晚上的活动来思考问题,很有道理。那你觉得这三件事哪一件写得最好,写得最有趣?”

他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第三件事。”

我继续引导:“对啦,捉蛤蟆这件事是全文的高潮,也是最精彩的部分。那你平常读故事,喜欢读越来越精彩的,还是开头很热闹后面没有趣味的?”

他恍然大悟:“哦,我明白了。”

我顺水推舟:“那你说说看……”

他说:“先写观察蚊子,让人产生好奇心,接着写神游山林,增加趣味,最后写蛤蟆吞虫,趣味越来越浓……”他挠了挠头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读者也越来越爱读!”我接了下去。

“对对对!”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这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也是他的高明之处。”我补充道。

“我明白了,谢谢老师。”他高兴得转身离去。

走出教室,我一直强忍的笑意一下子迸溅开来,学生能用质疑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了,真是开心!设想一下,如果在课堂上我讲的太多,面面俱到,将这个问题早早用灌输的方式交给学生,那就不会有刚才的火花了!

下节课,一定让栾恪来讲讲他的看法……